17/05/2012
不做「跌打」父母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有家長一看到孩子摔爛東西(或孩子自己跌倒)便很生氣,即使不至於每次也打,但也會用上幾分鐘責罵他。
筆者覺得除非孩子三日不到便打破東西一次,否則不用太過嚴苛。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應找出原因,是否因為年紀太少,拿不穩東西,是否手指還未完全發育,或者只是粗心大意。
如果兒子摔破了東西,我會提高聲線說:「啊!大件事啦!」他們起初有點驚,但很快明白我的意思:「還不快點去弄乾淨地方!」如果是玻璃碎片,我會收拾,讓孩子在旁觀看學習,如果是倒瀉水,便著他們自己處理。
做錯事情有時我們不需要大驚小怪,責罵不絕。與其原地不動,倒不如解決問題。太太笑說,我這樣做,可能我也會摔破東西、倒瀉水。對呀,人誰無錯。
做錯先補救
我希望兒子做錯了,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補救,去解決,而不是等候發落,等父母的指引。久而久之,長大後養成習慣。他明知做錯事情,也不會主動去修正,等其他人提點,這就不好了。
我們不要做「跌、打」父母,最好也不要做一跌就罵父母。明白有時孩子不小心摔破了一些昂貴的擺設、有紀念的東西,甚至絕版珍藏,是很心痛的。但事情既然已發生了,倒不如從容面對,倘若是值得紀念的東西,保持剩餘的一角。不但可以保留回憶,孩子也因為我們沒有過分責怪他們感激父母,同時也學習到有一顆包容的心和同理心。
有父母心痛孩子跌倒而致損手爛腳,這是人之常情。一輪責罵後才檢查孩子的傷勢。與其令孩子「傷上加傷」,倒不如先輕摟一下,扶他們起來,看看傷勢。
我們心痛是正常,但表達愛時也要顧及孩子的感受。
我的開心事
(一)近期二隻鷹不停在窗外盤旋,忽發奇想,便對家人說:「可能他們是兄弟,為退休父母在城市起了一個巢,而不是在樹林,經常回來探望父母,真是孝順了。」二兒子聽了覺得我大話西遊,但大家也會心微笑。
(二)告訴朋友要提早離開晚飯聚會,看楓修80巨星呈演唱會。在三個多小時的演唱會裏,我看到一個80歲的樂觀修哥,充滿活力,頭腦靈活,受眾多巨星、契仔、契女愛戴、兒孫滿堂。真是充滿真情、愛情、親情,深情的一晚。度過一個輕鬆愉快,充滿正能量的晚上,真是值得高興和感恩的事,期待有另一個楓修90演唱會。
(三)和兒子游完水,吃完午飯,與他一起去練起跑,因為他被學校挑選參加校際田徑賽。練了45分鐘,雖然二腿酸軟,好像不屬於自己,但是值得,想起也開心。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