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9/09/2023

中美關係進入「小修小補」階段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上周末在馬耳他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時間超過12小時,顯示雙方就許多具體議題交換了看法。從會後各自的表態來分析,雙方有意消除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部分障礙,從而令中美關係進入「小修小補」階段,但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並未取得新共識,尤其是在最核心的台灣問題上。美方會繼續幹預,中方也會做出更有力的回應。

會談12小時 雙方態度積極

  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與中國中央外辦主任之間保持著定期會晤,上一任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曾三次與沙利文會晤,王毅接任之後也於今年五月在維也納會晤過沙利文。這次選在人口只有50多萬的地中海島國馬耳他舉行會晤,顯示雙方有意避開媒體的關注,從面對鏡頭高調闡述本國立場的「輿論戰模式」,轉入閉門商討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的「傳統外交模式」,這應該算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王毅上周末在馬耳他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時間超過12小時。(新華社)



  中國外交部稱「雙方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同意「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探討了進一步支持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雙方還討論了亞太地區局勢、烏克蘭、朝鮮半島等國際和地區問題」。白宮的新聞稿同樣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溝通」,也提到烏克蘭局勢等國際問題。但在台灣問題上,雙方的表述有明顯差異,而解放軍戰機近日頻繁出現在台海上空似乎是對美方態度的直接回應。 

中方強調「紅線」 美方回應消極

  外交部的新聞稿說,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與會的中方外交官事後也向媒體透露,雙方花時間最長的是台灣問題,王毅指出,台灣問題最本質和最根本的現狀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根子在於台灣民進黨「台獨」活動愈演愈烈,一些域外勢力的支持更加明目張膽。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正確方向是堅決反對「台獨」,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從這段表述可以推斷,王毅用較長時間向沙利文具體說明瞭「一些域外勢力」明目張膽支持台獨的舉動,指出某些國家的高級官員或政客炒作台灣問題「國際化」,試圖將台灣帶入主權國家才可以加入的聯合國下屬機構或國際組織,而這是在支持和配合民進黨的「台獨」主張。本著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國政府願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絕不允許「台獨」分子分裂國家。然而白宮的新聞稿卻片面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對民進黨在島內的「台獨」言行以及在國際上混淆視聽的作法故意視而不見,並且對王毅的警告未作正面回應。

 

白宮刻意對民進黨在島內的「台獨」言行視而不見,圖為台軍機械化步兵旅進行演練。



  美方的做法只會加劇台海局勢的進一步緊張,促使解放軍做出必要的回應。據媒體報道,台灣防衛部門披露,從17日至18日早上6點,解放軍各種機型的軍機共有103架次出現在台海上空,創下單日出動戰機最多的紀錄,其中數十次越過所謂的「台海中線」,導致台灣的空軍和導彈基地「警鈴沒停過」。這是在王毅與沙利文會晤之後出現的,解放軍選擇這個時間點採取行動絕非偶然。當法新社記者18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提問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簡潔回答更能說明中國官方的態度: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官員角色不同  高層或有「內捲」

  雖然美國政府多位內閣部長今年夏天相繼訪華,但成果有限,只顯示雙邊溝通管道暢通。王毅與沙利文的會晤剛剛結束,昨天(18日)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的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又會晤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個安排比較耐人尋味。既然沙利文已經與王毅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溝通,布林肯為甚麼還要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並不主管外交事務的韓正會晤?而且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稿詳細列舉了布林肯對中美關係以及國際事務的主張,包括利用外交推進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烏克蘭戰爭、北韓的挑釁等等,同時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可以說是面面俱到。此舉似乎是想告訴外界,布林肯在美國對華關係上仍然掌握「話事權」。

  從這一不尋常的安排來看,有可能美國政府內部存在「角色分工」,即布林肯負責宣傳美國價值觀,出面批評中國的外交政策(曾故意借「氣球事件」推遲訪華)。沙利文乃解決具體問題的「操盤手」,他與中方高層的接觸意在取得某些具體成果。但同時也有另一種可能,即在制定對華政策和執行相關政策上,國務院與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爭地盤」的情況,而這在歷史上有很多先例。


  1971年秘密訪問中國的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曾主導美國的外交政策,這位「內戰專家」後來身兼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兩個職位。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也很強勢,將國務卿萬斯排擠出決策圈,氣得萬斯主動辭職。但在過去30年,克林頓、小布殊(內地譯作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四位總統的歷任國家安全顧問都相對低調,風頭勁的往往都是國務卿,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鮑威爾和希拉里.克林頓。如今可能出現了變化,外交團隊「掌門人」應該是常在拜登總統身邊的沙利文,不是管理國務院龐大官僚體系的布林肯,甚至不怕排除國務院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某種涉及爭奪「地盤」的「內捲」,畢竟爭權奪利在哪裏都存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