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23
哈馬斯的「捨身成仁」,或助以色列「反恐除患」
掌控加沙地帶的武裝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上周六(7日)向以色列發動突襲,殺害數百名平民和軍人,並掠走逾百人作為人質,導致以色列政府宣布進入戰爭狀態,立即轟炸加沙北部多處哈馬斯據點,全面封鎖加沙地帶(斷電、斷水、斷網),並準備展開大規模地面攻擊。
突如其來的戰爭,迫使國際社會再次聚焦中東局勢,但從歷次阿以戰爭和巴以衝突的結果來看,哈馬斯孤注一擲的「自殺式」行為,雖然給了以色列當頭一棒,同時也為自己的實力消亡埋下伏筆。右翼勢力領導的以色列政府會利用這一機會採用最強硬的手段,徹底消除哈馬斯這個「恐怖主義隱患」。估計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會持續較長時間,更多的平民傷亡將難以避免,而國際社會有關盡快實現停火的呼籲將不會產生實際效果。
加沙地帶被長期封鎖,巴勒斯坦立國夢碎
有200多萬人口的加沙地帶,長期被以色列封鎖,缺少經濟活動,民眾生活主要靠國際機構的救助來維持,年輕一代毫無前途可言。自2007年以來獨立掌控該地區的哈馬斯,拒絕承認以色列的主權國家地位,多年來屢次對以色列發動火箭彈襲擊,被對方定義為恐怖組織,因此得不到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改變這一困局、鞏固哈馬斯在加沙的地位,是哈馬斯領導人發動此次「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哈馬斯所稱的「對以色列褻瀆阿克薩清真寺以及殘酷鎮壓巴勒斯坦人做出回應」,只是發動攻擊的一個藉口。
以色列轟炸加沙多處,以報復哈馬斯的突襲。(AP)
處於阿拉伯國家包圍之中的以色列,也想改善周邊安全環境,但多年來的各種努力均未見成效,直到近期才在美國的推動下實現突破。2020年,以色列分別與阿聯酋和巴林兩個海灣國家依照共同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相互承認,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是1994年以色列與約旦建交之後,20多年來第一次再有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而且阿聯酋和巴林兩國沒有將「巴勒斯坦建國」作為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前提條件,等於默許了以色列對阿拉伯被佔領土的長期控制權,這對按照「兩國方案」建立巴勒斯坦國的努力是一個重大打擊。
今年以來,美國推動的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逐漸加速,原因之一是美國願意為此向沙特提供安全保證和涉及核能的技術協助。這一趨勢令巴勒斯坦人感到不安,因為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經濟實力最強、對巴勒斯坦人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如果沙特也遵循《亞伯拉罕協議》的方式與以色列和解,可能會帶來一波「和解潮」,令以色列得到更多阿拉伯國家的承認。客觀上,這會令巴勒斯坦問題在國際上被進一步邊緣化,而巴勒斯坦人特別是加沙民眾,將會遭到以色列更加嚴密的封鎖和無情的打擊,落實「兩國方案」的夢想自然也將成為泡影。因此,哈馬斯精心策劃這次襲擊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阻止沙特在「犧牲巴勒斯坦人利益」的條件下與以色列達成和解。
哈馬斯領導人知道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早已預料到這次「捨身成仁」的突襲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因此才在行動中強行掠走眾多人質,以便將來與以色列談判時有更多籌碼。然而,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濫殺無辜和綁架平民,乃國際公認的恐怖主義行為,自然會遭到譴責,同時也讓以色列有機會在「反恐除患」的名義下圍剿哈馬斯武裝分子。即使一貫支持哈馬斯的黎巴嫩真主黨從北面對以色列發動有限度的攻擊,也不可能令以色列改變攻擊加沙的軍事計劃。美國的全力支持,更會令以色列放手一戰,在加沙長期清剿哈馬斯骨幹分子,不達目標不罷休。曠日持久的戰鬥,會造成更多加沙平民傷亡,而斷電斷水及缺少生活必需品,則會導致人道主義災難。
西方國家譴責哈馬斯,中國不願明確表態
國際社會的態度和行動,對未來的局勢發展會有一定影響,但聯合國安理會要通過一個呼籲停火的決議都很困難,因為以色列和美國堅持要求譴責哈馬斯的「恐怖主義行徑」,並且得到很多國家的支持;另一些國家不願對此明確表態,只譴責襲擊平民,並呼籲盡快實現停火。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磋商中發言,譴責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和襲擊,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克制,避免衝突局勢進一步升級,盡快實現停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天(9日)也在北京的記者會上使用了同樣的措辭,沒有直接回答哈馬斯發動的襲擊是否屬於恐怖主義行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巴以雙方通過談判實現地區長期穩定。(AP)
目前的形勢與去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打擊之後的情況有相似之處,即西方國家立場清晰,態度堅決;中國和一些國家雖然呼籲停火,但未明確譴責當事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說:「在巴以衝突問題上,中方始終站在公平正義一邊。我們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同朋友,真誠希望看到巴以能夠和平共處。」
對這場巴以衝突採取何種立場,將會影響中國與相關國家之間的關係,過去一年多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變化已經為此提供了線索。走對一步可以獲得利益,走錯一步可能陷入尷尬,歷史的經驗不應忘記。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