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6/09/2022

被遺忘的戈爾巴喬夫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范強

    范強

    范強,資深新聞工作者。90年代任駐英國記者,專職採訪香港政權交接新聞。回港後長年從事國際、兩岸新聞的報道和時事分析。

    政經范局

  戈爾巴喬夫去世後,我追看俄羅斯自媒體人的莫斯科街訪節目,發現一個奇怪現象:縱使克里姆林宮和歐美各國政府及媒體,都不約而同對這位蘇聯末代總統表達了讚美之辭,但莫斯科街頭的反應卻顯得過於冷清。
 

戈爾巴喬夫伉麗(中)訪美,獲老布殊伉儷(左二及三)盛情款待(資料圖片)


我們又不是蘇聯人

  當各國盛讚戈爾巴喬夫終結冷戰之時,莫斯科自媒體人最為關注的街訪題目是:「歐盟打算禁止俄羅斯人入境,你有何回應?」

  「為甚麼?!」一位顯然並不支持普京的年輕人面向鏡頭說:「我們又不是蘇聯人,我們受過良好教育!」另外一位受訪者則嘗試說明,把嚮往西方的俄人拒之門外,是俄歐共同的損失。

  自媒體人一般會在年輕人聚集的地點找尋受訪人,例如大學校門外,或是潮流地標,受訪者衣著時尚,談吐優雅,與普京聲稱要保護的那些遠在頓巴斯,躲在地庫中衣衫襤褸的斯拉夫同胞,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的確,如果沒有普京和跟從他的那些民族主義分子、愛國分子、東正教分子等等,莫斯科完全可以與倫敦、巴黎、米蘭成為歐洲文化及時尚之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諷刺的是,那些衣衫襤褸的同胞和他們的子女躲進地庫,在炮擊中依靠爉燭的弱光求存之時,莫斯科的潮流新生代,卻是靠普京政府向歐洲售賣天然氣養大。

  對於追求時髦的年輕人而言,蘇聯固然不值一提,但當普京參加上合峰會之時,蘇聯瓦解而引發的陣痛又再襲來。不僅是烏克蘭淪為戰場,前加盟國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之間,以及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之間都爆發了邊境衝突;塞爾維亞與科索沃自治政府的對峙亦在升級。

 

戈爾巴喬夫(左)在紅場接待到訪的美國總統列根(右)(資料圖片)


充滿自信的戈爾巴喬夫

  凡此種種說明普京並不是整個前蘇聯版圖之內唯一的「麻煩製造者」,而戈爾巴喬夫之死卻恰巧為他提供了引證。當全球各地那些其實本身也不知道蘇聯為何物的年輕記者們,為了拼湊戈爾巴喬夫生平而匆忙剪輯出一堆紀錄片段時,我們發現這位由農民家庭登上權力巔峰的蘇共改革者,在蘇聯崩塌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展示著自信和友善的微笑。

  而他的夫人賴莎衣著講究,舉止高雅,絕不遜於西方任何一位領袖夫人。當戈爾巴喬夫伉儷訪美之時,與東道主列根交談甚歡;兩位第一夫人賴莎與蘭西惺惺相惜,彼此更像共同畢業於常青藤大學的校友,而非來自鐵幕兩端的敵人。戈爾巴喬夫其實躊躇滿志,當美國新總統老布殊訪問莫斯科時,他向來賓勾勒了美蘇共管全球的宏圖——只要兩個超級大國化敵為友,就可以有效制約西歐和中國的崛起。

  不能說戈爾巴喬夫沒有遠見,因為俄羅斯的西方果然誕生了歐盟,而中國也在東方崛起。在他去世之際,歐盟正在全力支持烏克蘭對俄軍的反攻,而中國在上合組織的取態,亦將對亞歐局勢構成關鍵影響。戈爾巴喬夫顯然沒有料到這個結果,他認為和平處理了東、西德統一,會成為蘇聯融入西方的催化劑,而作為核武大國及超級強權的蘇聯,亦會因為主動放棄軍事威懾,並結束冷戰而被載入史冊。

 

戈爾巴喬夫伉儷(中)在位於蘇聯權力巔峰之時出訪法國,與法國總統密特朗伉儷合影(資料圖片)


  戈爾巴喬夫先遭遇了蘇共強硬派政變,然後又被首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指著頭趕下神台。當他被攆走之時,還不忘致電老布殊以凸顯雙方的國際友誼。不過,比他更親美的大有人在,有指此階段俄羅斯人眼中最值得信賴的盟友就是美國,作為這段友情的高潮,葉利欽全盤採用美國經濟學家建議的「休克式療法」,成功地令經濟徹底崩潰。

  而史冊的記載卻是,蘇聯因為捲入阿富汗戰爭而最終被拖垮,其他因素已被遺忘。也許這能解釋為何莫斯科街頭對這位蘇聯改革者的逝去反應冷淡,因為對他的討論會令蘇聯崩潰過程的回憶,突然又變得清晰而複雜。

他為俄羅斯帶來了披薩

 


戈爾巴喬夫為俄羅斯帶來了披薩(互聯網)

 


  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因此最適宜採用輕鬆的角度,例如,再一次強調他為俄羅斯帶來了美式快餐,以及他曾經拍披薩廣告的生動趣事:但見餐桌上老一代抱怨戈爾巴喬夫帶來了混亂,年輕人則盛讚他帶來了機會,不論兩代人分歧有多大,卻一致讚揚他為俄羅斯帶來了披薩。

  在世界瀕臨分裂之際用披薩廣告來總結戈爾巴喬夫的生平顯然頗為單薄,因此我決定改為引用俄羅斯自身的文本。據說,托爾斯泰某天在家中幻想到眼前的樓梯上出現了一位淑女的身影,他驚為天人,要為這女子著書立傳,結果寫成了《安娜卡列妮娜》。

  傳說非常美麗,可惜難辨真偽,更不幸的是,托爾斯泰還把故事寫成了悲劇收場。安娜在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滿懷自信,何嘗想到過厄運會降臨自己頭上?托爾斯泰完成《戰爭與和平》之後才寫作《安娜卡列妮娜》,令人難免相信這部作品帶有對俄羅斯的宿命寫照。

  在戈爾巴喬夫的美麗新世界崩潰後,一位曾駐東德的克格勃年輕軍官在落泊中回到聖彼得堡,需要當兼職的士司機幫補家計,他就是普京。另一位出身於軍人家庭的青年走上莫斯科街頭,加入反政府群眾的示威,他就是後來被視為主張俄羅斯復興的右翼民族主義理論家、女兒剛於一次汽車炸彈襲擊中被殺的杜金。如果戈爾巴喬夫的烏托邦夢想不是以悲劇告終,他們會在莫斯科的政治舞台脫穎而出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委任王冬勝明年起接任港大校委會主席,現任主席王沛詩不獲續任,五名年底任期屆滿的校委將全數換人,你對新任命是否滿意?►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