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23
前車之鑑,日本40年的遭遇
美國遏制中國發展所採用的手段並非新鮮,她過去也用過,只是形式不同,對象也不同。歷史上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間曾對她的盟國日本下手,日本經濟隨即停滯30餘年。日本失去這30多年,固然與美國有關,但當中有多種因素,其中部分也是日本自找的。
圓匯飊 日人均GDP曾超美
正因日本在如日中天時被美國打擊,接著經濟便乏善可陳,增長戛然而止,很多人不免問上一句,會否中國也將遭到同一命運,她的高速增長再也難以為繼?要回答這問題,我們需先了解日本遇上了甚麼事,及中國的情況與日本是否大異其趣。
日本在80年代的確十分風光,著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寫了本書《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而她又的確做得不錯。日本人從只懂模仿進展為充滿創新能力,社會中有用無用的新產品層出不窮。連芯片這一高科技的象徵,日本的東芝也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商,她所生產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在1987年產值竟達全球的80%。日本的經濟其時早已十分發達,人均GDP以市場匯率計算,在1985年高達11577美元,等於同年美國的48.5%。兩國的競爭還在迅速發展,到了1990年,日本人均GDP已反超美國21%,到了1995年,更是高出美國54%。
不過,這主要是因為日圓急劇升值所致,並非其收入有這麼大的進步,在1985至1986年一年內,日圓兌美元升值41.7%!
日本經濟在如日中天時被美國蓄意打擊,至今仍未能擺脫衰退。(AP)
日陷長期衰退 五關鍵因素
但眾所周知,日本接著便陷入長期衰退,至今未能擺脫。為何如此?我細數一下,起碼有五個原因。
最常被坊間提起的是,1985年日本被美國逼簽了《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日圓匯率大幅上升,從1985年到日圓匯率巔峰期的2011年,共升值了215%!升值可不一定是甚麼好事,對出口有負面影響,進口則增加,順差下跌。不少人把《廣場協議》視為日本經濟停滯的元兇,我對此看法有所保留。升值太多固然可對經濟構成破壞,但這是中短線商業周期的其中一種因素,影響力不應持續近40年。
第二個解釋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爆破。從1985年9月至1990年9月,日本住宅價格上升了170%,商業用樓價格增加275%,銀座的商業樓宇每平方米高達100萬美元!但到了2004年,則下降了共99%。為何有泡沫?據我的一位朋友、著名經濟學家伊藤隆敏的研究,主因是為了平衡日圓升值,所以日本央行錯誤地大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我認同房產市場崩盤對經濟有殺傷力,但此等因素,影響力是中短線的,不應把近40年的經濟也搞垮。
第三種理論是經濟學家林文夫與我的一位老師、經濟諾獎得主普雷斯蓋特(Ed Prescott)所提出的。1988年日本政府把標準工時從每周48小時逐步減至1993年的40小時,又增加了勞工假期,致使工作時數平均下降至38小時。這令勞動力大幅下跌,全部抵銷了資本累積所帶來的正面影響。這因素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只能解釋80、90年代的經濟停滯,無法解釋為何在1995年以後,日本經濟還是沉屙不起。
第四種理論是日本政府的理財頗有問題。其政府見到經濟不增長,便以為可靠多刺激消費去拉動經濟,但要知道消費不是投資,錢用掉便沒有了,不似投資可提高回報,有利經濟的長期增長。日政府拼命用錢,政府欠債高達GDP的兩倍多,利息負擔巨大,但開支多用在短線消費上,對長期的經濟增長無甚助益。1985年,日本社會的總投資率是GDP的27%,去年是24%,比美國為高,但與中國的43%左右相距甚遠。資金累積不夠快,經濟難以增長。
中國無懼美國在科技發展上的打壓,自主研發芯片成果驕人。(AP)
第五個因素是日本的生產效率也停滯起來,這主要是日本對美國的科技制裁完全屈服所致。正如上文所說,日本本來創新能力很強,但美國十分害怕日本的企業能超越美國。在1987、88年間找到個藉口,說東芝對蘇聯賣了一些高科技的銑床,美國說這威脅到她的安全,要大力制裁東芝,2至5年期間禁止東芝產品輸入美國,又把東芝幾名高層關入牢籠,還要東芝在全美登廣告道歉,盡情將其羞辱。東芝的高科技項目從此一蹶不振,拖到2018年還把其芯片項目賣給美國的Bain,乾脆不再生產芯片。
華投資力度足 大力推動增長
中國的情況在重要的地方頗有不同。中國也有房地產泡沫,勞動力也因勞動人口下降而減少,但人民幣沒有如日圓般升值。中國的投資佔GDP的比重有43%,資金積累迅速,可大力推動增長,日本的24%投資率力度不夠。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發動的科技戰中,中國並沒有像日本般不戰而潰,反而遇到打壓後更奮發向上,科研成果湧現。況且中美之間人均收入的差距遠大於美日之間,中國繼續發展的潛力還很巨大。
(本文原載於11月17日《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