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08/07/2022

香港耽擱太久 重新上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從1997到2021年的24年間,香港的GDP扣掉通脹後共上升90.8%,平均每年增長2.73%,至於人均GDP則共上升67%,平均每年增長2.16%,成績尚算不錯。有些人或會說,英佔年代,不是更好嗎?從1972至1997年,實質GDP平均年增長7%,人均GDP年增長則是5.07%,香港的確無愧於四小龍之稱。

 

港回歸後 GDP遠勝英國

 

  但這是因為英國的因素嗎?我們再看看英國自己的表現便知這更可能是一個負面因素。從1997至2021年,英國實質GDP只增長了48.4%,遠遜香港的90.8%,人均GDP也只是上升了26.86%,同樣比不上同期的香港。英國自己也管不好,如何可管好香港?事實上,今天香港的人均GDP早已超越了英國。

 

  香港回歸後的經濟發展雖然及格,但她在這25年間,卻曾經歷了多次磨難:亞洲金融風暴、長達6年的通縮、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反國教運動、非法佔中、美國發動的貿易戰、黑暴事件、美國搞的地緣政治,觸目驚心!但除了國際因素外,97後25年的香港民主程度又高於97前25年的英佔時期,而英國的西方民主亦比香港成熟,不能不使人懷疑所謂民主這玩意,並不見得是有利發展經濟的因素。

 

政治走了彎路 現回正軌

 

習近平在七一的講話,點出了香港繼續前進的方向。(資料圖片)

 

  香港回歸以來,在政治上走了不少彎路,在摸索中前進,現在有可能已逐漸走上正軌。習近平的七一講話,與其說是一種指導性講話,不妨說是一種對過去25年的精確總結與論斷,香港繼續前進的方向又再現眼前。要解讀其講話,可以用較深奧的辯證法哲學語言,但也可以用普通常識。習主席說了些甚麼?最重要的部分應是4個「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愛國者治港、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與優勢。所謂「必須」,便是一定要貫徹的,不能拖延,而且4個「必須」全都有針對性,亦即過去貫徹得不太理想,否則何用提出?

 

  西方國家不少不認同一國兩制的人總是認為一國與兩制充滿矛盾,不會成功。但在商業世界中,一所母公司與其子公司擁有不同的管理制度與策略又有何奇?母公司與子公司產權可以一致,子公司亦可以是一間有限公司,進行一些母公司不想做的項目。既然商業世界可以有母公司子公司,為何一國兩制便不可行?

 

  母公司對子公司可擁有全面管治權,這完全可體現在母公司有權把子公司的管理人員炒掉,但在日常操作中,這無損於子公司的管理層有高度的自主權。若無出現大差錯,或一直沒違反母公司所定下的方向,誰會無事找事干預其方向?只是香港這25年來,一直有些人搞不清位置,以為子公司可完全不理會母公司的主權與利益,甚至井水犯河水,涉事者不被炒掉才奇怪。

 

拒母公司管治 早晚丟職

 

  愛國者治港更易理解。委派的CEO及一眾公司高層,怎可能會找些熱衷於搞私幫生意,不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去擔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乃普通管理常識,但香港過去硬是有一大批人頭腦發熱或是渾水摸魚,拒絕承認母公司的主權,公司要經歷一場地震是早晚之事,失去職位與人無尤。在未來的一段很長時間,公司選人會十分慎重,若選舉辦法不能保證把權力交給願意保護公司利益的人,便不會靠選舉制度去配置權力。25年來,這個簡單的管理命題得不到落實,是拖慢香港發展的重要元兇,當管理人才中都是愛國者當道時,選舉的適用性才會再出現。

 

  香港的獨特地位與優勢,中國當然不會放棄。一所母公司往往擁有多間子公司,後者又會有不同品牌的產品。建立品牌不易,產品有了品牌後,大家都知其特性與優點,容易維持及推廣市場份額,公司沒有誘因不去維護品牌。香港是自由市場,幾乎沒有關稅,資金自由流通,行使普通法,這些優勢或特色市場熟悉得很,很多事香港做得到的,中國內地卻不方便,笨蛋才會自毀長城,放棄自己的優勢。

 

  儘管中國要面對極為複雜的國際局勢,但她的發展動力還是勢不可擋的。無論香港能否跟得上,中國還是會向前跑,而且跑得很快。香港要跟得上,並且能與內地互相推進,對港對內地都大有好處。時間耽擱得已太久,未來5年不快馬加鞭重新上路便趕不上了,所以習主席對香港還有4個「希望」︰提高治理水準、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他再加一點,關心關愛青年人。只要熟悉近年的港情,便都一定明白這些希望全都是有的放矢,切中時弊。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親友自殺離世遺屬如何自處?身邊親友應該怎樣陪他們走出人生最低谷?► 即睇

我要回應6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潛龍發表於 2022-7-14 12:36 PM
  • #7
  • 人,公司和國家是同構生命物種,他們都要遵從「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盡量利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大的功。人類如果從原始生命出現一刻開始計算,現已進化了40億年。多細胞動物進化出利用神經網絡的大腦來管控身體,令其在物種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人類更因為進化出最複雜的大腦成為萬物之靈。隨著電腦科學的發展,我們已開始將神經網絡利用到公司運營,那就是雲計算。中國率先引入雲計算於國家治理,除了為了提升效率外,長遠來說對防止因為「一黨專政」無衡制而產生的腐敗也是有效。試想想,一個無慾無求的系統擁有所有國民的生活數據,能夠自動尋找犯罪痕跡,貪污腐敗那能發生?單是所有審批都由系統負責,貪敗機會已大大減少。當然將整個政府搬上雲是一個非常長遠的過程,但我相信這是大自然引領一切生命體(包括人,公司和國家)的進化方向。
    曾經跟電腦下棋的人都知道:人是很難贏的。有了神經網絡這工具,用就贏,不用就輸,進化壓力會逼著所有國家到最後都採用。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22-7-13 12:29 AM
  • #6
  • 中國另一個正在進化出來的新器官是「大腦」。現在所有國家的政府都是由人組成,他們能思考出來的東西都是人所能明白,高明極有限。如果將人腦的智慧與一個普通人體細胞的智慧比較,差距會是十萬九千里。所以如果用人工智能(有學習能力的神經網絡)逐步取代人來管理國家,將來「政府」的智慧會遠遠超過人的智慧。現在大陸有用人工智能於以下方面:
    - 通過閉路電視網全國尋找通輯犯
    - 鎖定違例行人,司機和車輛
    - 控制城市交通燈系統。當交通阻塞或者交通意外發生,全市(杭州市)交通燈自動作出適當調整
    - 寫法庭判詞

    當數字人民幣通用時,實時或者每曰計算出各種經濟數據變得有可能,再用人工智能對利率和貨幣供應作出即時調整,可以減低經濟波動。
    當政府裡面需要人來做決定的數量減少,貪污腐敗也會隨之減少。人工智能本身無慾無求,就算你關閉其電源它也無所謂。
    民主國家著重個人私隱,要留空間給在野黨「推翻」執政黨,大陸沒有這煩惱。
    香港在發展智慧城市方面要急起直追。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22-7-12 06:33 PM
  • #5
  • 人體結構有一個常用組織叫膜,其作用是將膜內和膜外兩個不同環境和運作制度分開但又同時維持適度的交流。例如肺膜負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當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可能只是權宜之計。但這次習近平訪港的重要講話提到「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如果把一個國家看成一多細胞生物,那麼開始實行「一國兩制」就一個生物突變,而現在習近平的講話則確認這突變令中國更適應國際環境,更有競爭力。在機緣巧合下,中國正式進化出「膜」這東西。對所有國家來說,除戰爭外,金融交易可能是最大風險所在。25年來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建立了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目的就是減輕中國的外來金融衝擊。將來香港這「膜」可能會承擔更多交換功能。站在與外接觸的第一線,香港自然會承受更多風險,就如肺膜和腸道容易受細菌和病毒感染,所以發揮交換功能之餘,確保國家安全也是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中央也要認識到香港現正承擔了部分本來屬於內地的風險,要給予更多的支持。
    「一國兩制」是一種新東西,我們在挑戰中不斷摸索,不排除將來其他國家也會學習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防止金融大鱷衝擊國家經濟。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2-7-8 08:36 PM
  • #4
  • 看來英國沒前途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顏明發表於 2022-7-8 07:38 PM
  • #3
  • 雷毛,FMC話你舐共臭都舐得甜!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Freemanchina發表於 2022-7-8 11:02 AM
  • #2
  • Good analysis ! Prof. Lui.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