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12/2019

【創科新機會】創新科技帶來隱憂還是機遇?要好好掌握兼及早裝備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科技可解決問題,讓人類生活變得舒適方便,但同時卻產生了隱憂。

 

   美國一個以電腦程式員為主的社交網站上,有一位帖主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他受僱從事數據輸入的工作,6個月前他利用程式悄悄地把工作自動化,讓原本需要整個月時間完成的任務,頓成10分鐘內完成,而且幾乎沒有錯漏。由於他在家工作,僱主對此無從知曉,他有感自己隱瞞事情,對僱主有違道德之嫌,向網民尋求意見。他的做法是否正確,難以言喻,但自動化有助提升工作效率,便是不爭的事實。

 

 自動化有助提升工作效率

 

  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曾經預言,自動化及大規模生產等技術的出現,可縮短人類的工作時間,令我們增多了閒暇的機會,為了讓工作分配均勻,人類的工時時間預計可分配為每天3小時或一星期15小時,這個預言似乎在某程度上應驗了。

 

  一直以來,自動化多出現在重複性高的工種,例如存貨管理、數據資料輸入、例行報告的撰寫、數據庫管理等。著名市場顧問公司麥肯鍚根據美國勞動部資料所做的調查顯示,受到自動化影響最多的是工業、製造業與餐飲業。客戶服務性行業也受其影響,現時已有很多客戶服務由網上或語音系統處理,系統會根據客戶條件來提供相關資訊,非典型問題或較深入的諮詢才交由人力跟進。

 

  麥肯錫早前估計,到2025年不少知識型工作同樣受自動化、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取代,影響全球至少2.3億人或9%的勞動人口,牽涉全球薪酬的27%,即9萬多億美元。

 

  明年美國舉行總統大選,當中一位民主黨初選候選人楊安澤,他因應未來勞動市場的趨勢,提出了可圈可點的政綱。這位華裔美國人建議,向美國所有18到64歲的成年人,不論背景財富,每個月無條件派發1,000美元(約7,800港元),即每人每年都會有基本收入1.2萬美元(約9.36萬港元),派發的款項將由高科技公司徵收增值稅而來。他指出,科技巨企如亞馬遜享有稅務優惠,但它的業務卻搶去美國商場三成生意,所以每一單交易應需繳付稅項;另一巨企Google公司則積極研發無人駕駛,估計會令高達350萬名年收入約4.6萬美元(近36萬港元)的貨車司機失業,這些司機大多學歷不高,若失去了貨車運輸這份待遇較佳的工作,生計便大受影響,所以他提出要向這些企業謀求補貼,實行還富於民。

 

 擁有多元技能無懼科技的衝擊

 

  老實說,這樣謀求補助未免做法消極。那麼,面對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衝擊,那些人才能安守工作?凱因斯認為懂得掌握技巧的個人或僱員最為有利,而我則相信擁有多元技能,具備良好的解難能力,便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科技發展。

 

  無可否定,創新科技可協助人類工作,替代部分人類工種,然而,為使創新科技可以適切地應用在不同的範疇,便需要更多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士參與進行,所以衍生了不少新工種。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22年自動化在取代7.5千萬個職位的同時,便創造13.3千萬個新工種,帶動整體工作機會呈正向成長。換言之,科技發展不但有助改善人類的工作環境,提升生產效率,還可以締造更多機遇,我們應該要好好掌握,及早裝備自己,創造更美好的前景。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