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16
港媽重賞100蚊 氹兒子剪髮 (晴報)
孩子不聽話,畀錢可解決問題?有網民目擊一名港媽為氹囝囝乖乖剪髮,不惜以「重金」100元加雪糕利誘,令人慨嘆如此教仔太可悲。有幼稚園校長指,以物質獎勵易令親子相處變質成「貿易關係」,小孩長大或難自發性做事。
小朋友扭計大鬧髮型屋,自當捱罵,但有黃埔網民發現,有港媽竟以金錢解決問題。網民指,目擊一名5、6歲男生在髮型屋拒絕剪頭髮,其母先承諾「肯剪便畀100蚊」,見到愛子不答允,即再加碼「買多杯雪糕」,並清楚說明「雪糕錢不在100蚊度扣」。
網民:金錢獎勵不罕見
網民對此直言「在場所有人都O晒嘴」,並謂小朋友「接受交易」後,表現得「心不甘情不願」,質疑為何有人如此教仔。有網友回應指,以金錢獎勵孩子非罕見,透露親友常促姪兒姪女用心溫習,若背熟課本即「獎廿蚊」;另有人慨嘆現時不少家長教子無方,日後恐自食苦果,「教到個囝大個只鍾意錢」。
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甘秀雲表示,5、6歲小孩根本未有金錢觀念,過早以金錢作獎勵,恐令小孩感到「錢是萬能」,並將乖巧、守規則視作交易條件,日後「無獎就唔做嘢」,變得功利主義。她建議,小孩扭計時家長應釐清背後原因,「問明白點解怕剪頭髮,並非單純用錢讓小孩收口。」
應讓小孩從成功感受喜悅
甘秀雲續指,家長應讓小孩感覺努力後成功的喜悅,非僅來自物質,更多是緣於精神滿足,才能併發做事的恒心和毅力,自發做好本份。她指出,獎勵性質亦應對孩子有益,「很多家長見孩子乖就畀糖食,但非健康飲食習慣,寧可承諾陪伴孩子一起看故事書,培養閱讀習慣之餘,亦可加強親子連繫。」
幼稚園校長陶小鳳亦指,以物質獎勵,會令小孩習慣「有目的才做」,而以金錢利誘小孩服從,更是錯上加錯:「不聽話反而有獎勵,是不好的概念」。陶建議,獎勵性質不可太物質化。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