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10
美元未宜過早看淡
上周四(21日)及周五(22日)在南韓慶州召開的20國(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結束,但未達成具體協議,只是同意避免出現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以及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至於美國財長蓋特納提出,將經常帳收支(盈餘或赤字)限制在佔國內生
產總值(GDP)4%之內,則因受到德國及中國等國家反對而未能通過。
限制經常帳比率建議遭否決
目前德國經常帳赤字佔GDP的比重約6%,而中國的經常帳盈餘則佔GDP約4﹒7%,但國基會(IMF)估計到2015年將會升至約8%,至於美國,目前的經常帳赤字佔GDP的比重則約3﹒2%。由此可見,4%的比重似乎是為美國度身訂造,德國及中國等經常帳盈餘超過4%的國家如要降低比率,一是減少出口,一是刺激消費以增加進口,而匯率升值將較有可能達到上述兩個目標,然而,日本的經驗已證明匯率升值無助於降低貿易盈餘,但美元貶值卻可為美國減少債務負擔,此所以美國何以要刺激通脹,以及迫使人民幣及新興國家貨幣升值。
德國財長指聯儲局操控匯率
然而,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經濟以出口為主,但在美國次按問題引爆的環球性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持續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第二輪量化措施又將出台),美元匯價不斷下跌,持有大量美元儲備的新興經濟體為維護己身的利益而競相遏抑匯率,而美國的貨幣政策亦在此次G20會議中成為主要抨擊的目標,德國財長Rainer Bruederie就直斥,美國聯儲局推動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樣可視為操控美元匯率。因此,歐盟同意讓出在IMF之中的兩個席位及6%的投票權予發展中國家,除了是時移世易之外,不排除是希望換取新興經濟體減少人為干預匯率,相信德國絕對不希望歐元全然承受美元的貶值壓力。不過,相信今次G20會議的利益並非全歸於美國,至於她可以做的,就是重申其支持強美元政策以穩住仍然偏弱的美元匯價,甚至聯儲局在11月初議息會後可能公布規模比預期為小的次輪量化措施。今早(25日)美元偏弱是周一常見的情況,歐元兌美元突破10月15日的高位1﹒4157收市才可視作美元再度下跌的訊號。
美元亦非全面轉弱,英鎊兌美元日線圖的3EMA亦低於20SMA,匯價需要收高於
1﹒6002才再次發出買入訊號;美元兌瑞郎及加元日線圖的3EMA亦高於20SMA,前者需要失守0﹒9568,而後者需收低於1﹒0009才視為沽貨訊號,澳元及紐元兌美元則分別需要創新高及突破0﹒7617才可看好。金價的3EMA亦未重返20SMA之上,並要突破1370﹒95收市才視作再度轉強。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