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2018
提倡實習 工科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6年前引進「體驗式學習」,今時認為成效顯著,故未來2至3年內,擬有一科以「體驗式學習」的科目會被列為一年級的必修科。其實,體驗式學習根本就應是各科學習的方式,而不僅限於個別專科,更不應遲至大學才像如夢初醒般落實推行。
社會需要不同人才,而創科世代便特別需要大量創新及科技方面的高階人才,這毋須多說,但其他範疇的工作、工種及專才如何可以人盡其才,使人才資源與社會需求不至錯配,是政府及社會在教育及人才統籌上必須面對的難題。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早前公布2019年全球大學「計算機(電腦)科學」和「工程與科技」兩個學科的排名。令人欣慰的是,本地進入首百位的5間大學(科大、中大、港大、理大及城大)電腦科學的排名均有進步,但值得留意,以上5大全部在工程及科技的排名均比去年遜色。作為兩大學科排名之首的科大既然肯定了體驗式學習的成效,我們衷心希望科大能為港培養出更多兼具電腦及工程專業知識及其他綜合能力的通才。
但每個社會都需要在不同專業領域上,有不同能力的理、工科人才,今時社會重視創科,初創企業家通常同時是發明家,但每個社會可「出產」的發明家不會太多,往往是人口的百分比,以香港700萬人,相對於鄰近國家及地區,例如中國的14億人,即使比例相同,人數也少得可憐,但工程師及技術員,則可透過基礎教育及在職培訓大量培育出來。
創新是本地經濟及產業的出路,即使完全沒有高增值的創新產業,傳統工科像機械工程及維修等,同樣需要有人繼承。香港機械設備廠林立的時光不再,模具、機器設計、造船等機械行業已日漸式微,這可會是社會能夠接受的?否則,香港必須警醒︰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等工業如何再發展下去,政府「再」工業化的藍圖,是否要「再」考慮一下?例如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安排本地工科學生到內地的工業園、廠房實習等。其實,早前升降機及扶手電梯屢次發生事故,都是與今時社會只重商業,甚至創新,而輕視機械維修的價值取向有關。
香港需要創科人才,同時也需要機械、工程及維修等人才,他們在理、工科專業及能力上的分野,不但可讓他們學有所用,而且也讓他們可以人盡其才。「體驗式學習」早應在中、小學大力提倡,尤其是那些重視STEM的學校,更應藉著解難或比賽,讓學生切實運用所學,解決具體難題,香港才會有足夠的工程師、技術員,甚至發明家及科創企業家去迎接時代的挑戰。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