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18
源頭減廢從堂食開始
食肆「走塑」也與港珠澳大橋有關?有環保團體推算食肆一年膠杯蓋的棄置量近357,000件,總長度比港珠澳大橋主橋還要長!減少使用即棄餐具或改變即棄餐具的物料,都有助改善處理固體廢物的問題,源頭減廢實可立即從減即棄餐具開始。
環保觸覺近月於午膳時間兩次在本港的美食廣場、餐廳及大學共118間食肆,實地觀察食肆使用即棄餐具的情況。調查發現,百多間食肆中只有6間,即約5%做到堂食「零即棄餐具」,絕大部分食肆食客堂食,都會消耗大量即棄餐具。
其實,現時仍有不少食肆,即使是堂食由飲品、主食至醬料全部盛器都是即棄,導致一餐人均消耗即棄用品可多至10件,餐巾、膠杯蓋、竹筷、膠匙、飲管的使用量更有上升趨勢。
今次調查在6間美食廣場收集到近千個膠杯蓋,環保觸覺推算到一年膠杯蓋的棄置量約357,000個,以每個直徑約9厘米計算,膠杯蓋總長逾32公里,比港珠澳大橋29.6公里的主橋還要長!
不過,與今年5月同類的調查比較,也有食肆人均即棄用品量由約11件大減至約4件,可見堂食使用即棄餐具用品的情況其實是可以改善的,而那6間「零即棄」食肆更是榜樣。
作為港人,大家普遍可以理解食肆使用即棄餐具用品的原因,包括顧客習慣、經營成本及餐具衞生等考慮。
雖然,顧客、食客的習慣或可透過公眾教育得以改變,但餐具清洗的成本及包括清洗的空間、人手等考慮,都是令食肆不願放棄使用即棄餐具用品的因素,就這方面,政府有沒有積極想方設法,推出政策提供誘因,鼓勵食肆,尤其是堂食方面,減少使用即棄用品?
當明知短期內難以解決食肆使用即棄餐具用品的問題,社會就要面對現實,以其他環保物料去取代今時普遍使用的塑膠。
膠杯、膠蓋、膠匙、膠叉、飲管、發泡膠盤等是否能用可分解物料代替?甚至採用一些可一併吃下肚裏的物料,製造以上餐具用品。相關的環保生產與製造,會涉及技術開發及營運成本,政府又有沒有支援或扶助的具體措施,協助飲食業改善使用即棄餐具用品的現狀?
要解決固體廢物問題,「源頭減廢」可作出很大的貢獻。連堂食也使用即棄餐具,明顯是不必要的,環保觸覺提倡「零堂食即棄餐具」的主張,實值得食肆及市民的支持及響應,但要求成效,還得從商家的「利」益出發,不能單講「義」。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