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2016
拓創科 尋出路
世界正朝「三創」(創新、創意、創科)發展,尤其是創科產業近年更是不少初創企業從事的業務,而創科又與創新有極大關係。最近一項創新力排名榜中,本地的大學排名遜於鄰近國家及地區,大學以至政府都要放下固有思維,培育人才及香港的創新能力。
《路透社》公布了「亞洲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首20位中,韓、日大學竟佔17間!中國的清華和北大分佔第13及16位,而本地的中大排名已最高,排21位、科大第30位;港大56、理大66,排名強差人意。這個排名是根據大學學術文獻發表、專利申請的數量和成功比例,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等多項準則來釐定,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
以榜首的韓國科學技術學院為例,報告指學院培育學生理論實踐,而原創科研成果的專利,更獲全球廣泛應用,其中的「實踐」和「應用」,可說是點出了創新、科研的終極目標及精髓。
說承傳,不少人會聯想到人文學科;說創新,更多人會想起科技、資訊。光纖之父高錕20多年前在《技術路綫圖》(Technology Roadmap)中,已預視在實驗室裏的基礎科學最終可以貢獻世界,精髓就在實踐與應用。光纖在互聯網時代傳遞信息的重要角色,從沒有人懷疑過。今時病人病歷這類大量信息可以在醫療系統間實現互聯互通,高錕早已了然於胸。
社會創新不能靠一個高錕,大學要發展科技,就要培育人才,並多與商界合作,科研成果透過商業轉化,才可有惠民生。「專利」正是其中一個手段,它可帶動工、商業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增加就業職位。
因此,在發展創新科技上,大學校長一方面要鼓勵研究,同時要不拘於與商界合作,無論是透過產(商界)、學(大學)、研(研究),還是官(政府)、學、研的協作,才可配合知識型經濟發展的創科方向,才可為新一代不斷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實踐和應用對創科及技術尤其重要。過去,工科學生會有機會到工廠實習,都可以有基本條件,也有個「舞台」去實踐,去發揮;今天本地工廠減少,當年輕人實踐的機會不多,一個社會的創新力又怎會強?
南韓創新力領先自然有其原因,若本地與創科相關的實習機會不足夠,大學及同學便應考慮擴大範圍,與其他地方的機構合作,而不要再局限於香港,否則,科技產業既沒有動力創新,又怎能帶動創業與就業?
今次創新力的排名正好叫大學、政府拋開固有思維,真正使科研與產業結合,並叫學生放眼世界,香港經濟才會有新的出路。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