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2016
責成調查 態度正面
針對半年來學生輕生的問題,教育局終宣布盡快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原因;另每間中、小學將獲發五千元特別津貼,以加強生命教育。雖然津貼的多少尚待商榷,但成立調查委員會就正反映出政府回應社會問題的一個正面態度。
社會問題的發生是源自多個因素,若市民每每要抱陰謀論看任何調查,難以對事件起正面作用。
港人對這類調查委員會並不陌生:進行獨立調查和研究後,它通常會發表報告,列明事件原因,申述結論,及建議解決方案。這雖似是例行公事,但成立調查委員會,這已反映出為政者對個別社會問題的態度。
社會現象的出現或發展,經常會被傳聞、謠言、輿論,或社會人士莫名其妙的曲解所主導,這些或都源自一些較強烈而情緒化的感性衝擊,社會正需要一些獨立、公正,盡量涵蓋各面向的調查,公道交代事件始末,並分析箇中來龍去脈。
殖民地時代,港英政府有很多調查和報告,值得參考一下。例如六七暴動的報告指事件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年的年輕人的精力無處發洩,政府遂搞了個「青年節」,讓青少年聽歌、跳舞。
今時看此「分析」,會嘲它粗疏,但當年場面卻也十分熱鬧,參加者眾。至於聽歌、跳舞者與暴徒是否同一群人,若沒有這活動,他們又會否真去暴動或參與更激進行動,不得而知,但當天「爆場」,亦暫時化解了當年政府的管治危機卻是事實。
這類調查委員會又可以澄清及反駁歪曲事實的言論,雖然委員會的構成、調查方法及結論等,都無可避免地會被人質疑,正如當日的旺角暴亂,即使公眾已可透過不同媒體,找到事實的輪廓,但對日後的報告仍有人會堅持「信」或「不信」,而這正是自由社會可貴之處;又如美國911恐襲也有調查報告,大家會認為其結論是:美國逼了拉登和極端組織分子上梁山嗎?
有調查勝過無調查,即使政府或會被人譏為「做門面工夫」但也要做,而這些「門面工夫」更要在陽光下進行,以示公開、公正、公道。在調查過程中,如衍生另一些令人關注的問題,例如方案的迫切性,政府亦應再成立另一專責委員會回應。若有人質疑委員的獨立性,政府也應持開放態度,歡迎反對派或異見人士加入,讓他們發聲,並虛心接受批評,以看到自己施政不足及短視之所在。
任何調查委員會的公平、公正若贏得社會一點認受,都是一個進步,哪怕只是一小步,都可反映出政府回應市民訴求的積極態度。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