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2021
解決房屋危機的兩個致勝關鍵
房屋是承載家庭的一個容器,但房屋供應是現今香港的燃眉之急。我們純粹從數字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現時的政策力度無法讓社會上的房屋供應在未來十年內達到政府訂下的目標。但只要政府抓緊兩個關鍵,就能逐漸將供應提升至政府的目標水平。這兩個關鍵就是將新發展區等主要造地計劃的進度加快兩年,以及將改劃及地政程序所得的年均房屋量提升5%。
實現《長策》目標並非絕無可能
特首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指出,「根據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發表的2020年《長策》報告,我們已全數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以滿足未來十年約301,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但政府所指的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是未來十年內可能興建中的單位,而不是實際交付量。
根據我們預測,若各項造地措施繼續以目前速度推進,未來十年只可供應277,400個公營房屋單位。若要達到政府《施政報告》中的數字,現時的新發展區及其他主要的造地措施時間表需要全部提前兩年,同時改劃土地亦需每年多交付5%的單位。在此情景下,十年公營房屋的總供應量合計將有329,300個單位。
古洞北新發展區
至於私人住宅方面,未來五年,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將僅約15,000個單位,較2020年的實際落成20,900個單位少28%。而預計2026至2030年間,每年平均只有12,000個私人單位落成。這個水平不但比未來五年的年均少兩成,也比《長策》的年均目標12,900個單位少。要追上《長策》的年均目標,各新發展區及鐵路項目的進度需提前一年完成,而各個正在進行規劃及地政工作的主要私人項目,亦需較現時增加5%的供應量。
觀塘一帶私人住宅發展項目
政府需要雷厲風行,力求破供應「乾涸」困局以上的分析表明,要解決香港的房屋難題,雖然難度十足,但在未來十年的框架內,並非不可能的事情,前提是特區政府必須一改以往「business as usual」 的態度。以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洪水橋新發展區為例,早在90年代初開始規劃,但預計分別要到2031及2038年才全面落成,前後需時接近40年!我們建議政府著力研究壓縮新發展區的發展流程,並落實「基建先行」,提速各項大型交通基建項目,尤其是道路方面的十一號幹線、屯門繞道及P1公路,及鐵路方面的北環綫、屯門南延綫及東涌綫延綫。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