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2019
香港向外「搶」醫生勿遲疑--借鑑新加坡經驗
香港已連續二十五年被國際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港人引以自豪。不過,自由與競爭力似乎是兩回事。本港過去在四小龍之中每每領先,如今與新加坡相比,無論航運、房屋、土地供應,新加坡都已直追超越。近日公布《泰晤士高等教育》評比,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亞洲排第二位,香港科技大學第三位。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在吸引醫生人才方面,又落後於新加坡。
醫生短缺是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現時香港每一千人口當中,只有1.93名醫生,比較德國6、英國3.7、美國3.4。如以新加坡2.4來計算,香港尚欠3400名醫生。如以OECD平均約3.4計,本港欠缺上萬名醫生。
新加坡後來追上
2008年新加坡每一千人口有1.62名醫生,低於香港1.76名。令人意外的是至2017年,新加坡反超前於香港,新加坡大幅增至 2.4,香港只有1.9。新加坡於九年間,大幅增加七成醫生。2017年新加坡新增醫生之中,大部分為非本地培訓;與此同時,非本地培訓醫生所佔總醫生人數累積比例由2011年36%,升至2017年42%。
反觀香港「設限」
新加坡是採取吸引人才政策,千方百計招募國際精英;香港則持「可有可無」的態度。對於醫生執業試,考生無法獲得詳盡大綱或預習材料,由於關卡重重,令執業試合格率偏低。本港沒顯得有誠意向外尋求援手,情況尤如「你來接受考核,合格就留港,不合格便走人」。
在「免試」執業方面,外來醫生前來香港執業,只限於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大學等機構,不能獲正式註冊,故不可進行私人執業。外來「免試」醫生須要每幾年續約執業,有感前途不明朗,令有意者卻步。
新加坡高招搶人才、具靈活性
新加坡則提供誘因,吸引優秀資深醫生前來執業。一般而言,只要符合指定標準,非本地培訓醫生無需考新加坡執業資格試,便可直接申請為「有條件」註冊醫生,之後只要經過最少兩年在公營或私營機構的受監管執業,就能以當地的免試途徑,申請成為「正式」註冊醫生。
新加坡於上月公布,由明年1月1日起,只承認103間海外醫學院文憑。由160間減少了57間,不再承認某些來自中國、台灣、日本、澳洲及英美國家的醫學院。可見,新加坡一直致力在全球高端院校搶人才,當外援數目增添至一個程度,會減少審批,對外來人才實行可調節機制,不會濫收外來人才。
醫生短缺,豈有良好服務?
本港醫生不足,外地人才來港門檻極高,令醫療系統陷於崩潰狀態。媒體每每報導急症室排長龍、看專科等上多少年,再加上護士不足、床位不夠,市民怨聲載道。
如今香港缺乏土地,即使能建立新醫院,也缺乏醫生人手。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對醫療需求不斷增加。香港有必要借鏡新加坡,為吸納醫生人才在政策上應提供更多誘因。在「考試」途徑方面,須清晰的列明考試範圍及提供預習材料。就「免試」方面,香港可列明來自全球頂尖五十大醫學院醫生,可以來港工作一段年期,便可獲得正式註冊資格。
沒有充足醫生人才,醫療服務難言質素。反觀新加坡,醫護人手充分,其醫療服務水平比香港為佳。新加坡中央醫院更獲美國《新聞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佳醫院,位列第三名,僅次於美國兩間醫院。
新加坡除了住屋比香港寬敞,醫療福利服務也比香港領先,實令港人羨妒。香港要增加醫生人手,有賴政府及醫學界因時代而改進,不能再固步自封,以應對香港當前難題,期盼能為港人長遠福祉,加快引入機制,令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不致陷入悲觀。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