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14
女兒不讓看探訪日記 父母尊重私隱學習聆聽
樂於行善的爸爸,首次帶同一家人到內地探訪孤兒院,一連七天一起進行活動教學、家訪,以及步行籌款。過程中,孩子們都把過程寫成日記,有的大方任看,有的不願公開。女兒漸長,父母都學習尊重私隱,放下身段多聆聽,期望能繼續當她們的知音人。
探訪內地兒童是張月移和張聆山最喜歡的事,能看到山區截然不同的世界。(左起:李愛瑩、張志華、張聆山、張月移和內地家庭)
去年跟隨苗圃童樂行到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探訪孤兒院,對今年升讀中一的大女張月移和小五的幼女張聆山來說都是一次十分新鮮的經歷。她們隨爸爸張志華和媽媽李愛瑩首次來到偏遠的雲南省,七天內一次過體驗步行籌款、家訪孤兒和當小老師,走過崎嶇的泥路,以及體驗從未試過的茅廁,更把經歷寫進隨身的日記簿裏。
山區經歷原始生活
父母乖乖地離開,張月移姊妹反而暢所欲言。
小女兒張聆山大方的讓人看日記。日記內有時以鉛筆隨意的塗鴉,作畫取笑媽媽、爸爸和姐姐,有時則認真而仔細的記下生活經歷。像一次在茅廁內大便後發現只有零星數片衞生紙,她細膩地描寫如何一片一片小心地使用,結果因為大便太多而不夠用,惟有高呼求救,碰巧遇上媽媽久等後來查看,才把她營救出來。聆山愛笑,活潑多計,日記內寫的盡是幽默的笑語,看得出她享受旅程,她說:「最難忘是爬泥山路到孤兒家,因那是捷徑,不然要走很多路。」
大女兒張月移則不願讓人看日記。步入青春期的她,去年活動剛完結後還讓爸爸看日記內容,今年則堅決保護私隱。張志華說:「回家後,她再沒有說過孤兒院的事,但我知道她最近一次的校內作文,寫的正是那次的經歷。」說感受,女兒會刻意叫爸爸媽媽離開,不想他們聽到。爸媽知趣地離開後,她與妹妹大開話匣子,說最深刻也是探訪孤兒時爬的那段泥山路,以及孤兒家裏養的兩頭豬。
母讚孤兒真心學習
身為大學講師的李愛瑩博士,很欣賞內地兒童認真學習的態度,不為求分數。
活動中其中一環節是創意課室,那是爸媽與女兒精心準備的活動教學環節,以「水」為教材。課堂上女兒與其他同學及組員分組,每人各拿一個注滿清水的樽,然後滴進一些藍色的液體,看液體如何慢慢的充滿整個樽,取名為「水的舞蹈」,教導水能流動的道理;另外在水面上放一支針,看它浮,然後加入肥皂水,看它沉,教導「水的張力」。
有份參與活動教學,女兒們只說好玩,但在大學任教的博士媽媽則感受良多。有內地孩子問她如何表達風,她說風吹花草會動,不久那孩子便畫了一幅花草搖動的畫,說他看到風。李愛瑩說:「大學有為課堂參與打分,於是大學生只管滿足『問』的責任,實際不理會答案是甚麼,不像內地的同學般有一顆純真向學的心。」她渴望女兒們都能有一顆純真的心,為別人發光發熱。
「我不投入,她們一定不投入」
與女兒們一起創作這幅馬賽克畫,張志華夫婦看到女兒的心思。
參與當義工,籌備教學,女兒都乖乖去做,卻沒有太多的感想。反而,張志華夫婦卻感受良多,積極投入教學和探訪。這次旅程,爸爸只渴望栽種服務別人的種子給女兒,以行動教導助人助己的道理,「我不投入,她們一定不投入。」踏入中一,大女兒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想父母聽到自己的心裏話,又曾嘗試說粗話,「她覺得有型。」夫婦倆都說:「由她吧!」都知趣地不干預。他們渴望少說話、多聆聽,「希望她們能多說話,連不開心的事都不經意的說出來。」父母已準備好,迎接成長中的孩子。
Source: SKY POST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