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2022
私醫資助擬以治病成效評估 慢性病共治「旋轉門」 排公院專科快至1年內
【晴報專訊】人口老化,港府推算每3名巿民將有1人患糖尿或高血壓。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指,未來聚焦發展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推動預防教育,明年第2、3季推出的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下稱共治計劃),料設「旋轉門」,讓重症患者可以「快速專列」回公院輪專科睇症,候診望縮減至1年內,更擬把資助私醫跟其治理病人質素掛鈎,設指標評估巿民在社區控制病情成效。
李夏茵指,全港現有500萬人開通「醫健通」,冀日後公私營共同上載病歷後,巿民可查詢看病花費及次數。
醫衞局指,按2014/15年統計,全港8%人口有糖尿病,且自40歲起每過10年便多10%人有慢性病,推算至2039年每3人便有1人受困於高血壓或糖尿病,醫療負擔大增。
名冊自選心儀私醫 更具彈性
李夏茵指,7成港人現無固定家庭醫生,新冠疫情凸顯資源集中公院治療的弊端,「想問自己是否啱打疫苗,也不知問邊個」。共治計劃以糖尿及高血壓篩查切入,「慢性病牽涉生活習慣,若從小開始,年輕家庭成員更可感化長輩跟從。」巿民日後可根據基層醫療名冊自選心儀私家醫生,看診時間彈性,不如公營需長時間輪候,更有地區康健中心支援,「如在中心學煮營養餐,私醫毋須花唇齒解釋健康飲食準則。」名冊現載中醫及西醫,稍後擬加入藥房。
另設「旋轉門」,重症者有「快速通道」到公院專科,毋須排公院隊,候診時間可望縮減至1年內,當病情受控便轉回社區治理,「因針對無病徵或輕症者篩查,料重症者剩好少,不增公營負擔。」
基層醫療屬額外資助 暫無配額
李補充,將訂共同治理及護理指引,予私醫參考何時轉介病人,有別過去公私營協作,策略採購統籌處擬用「Pay for Performance」為原則買服務,設指標評估病人治療成效,按質素資助。舉例如糖化血色素超標,需控制至較正常水平,但評估細則待定。另統籌處會協助採購藥物,壓低藥費,冀明年首季至第二季議定細節。
當局認為高血壓及糖尿病篩查和康健中心的健康建議僅是切入點,當巿民養成主動求醫檢查習慣,將助早期介入其他疾病,包括長新冠。
李強調公營醫療獲政府90%至95%補貼,冠全球,基層醫療屬額外資助,暫不設配額,主理未病或無併發症者,治療費用較低,故僅擬半額資助,絕非「畀少咗」。她指,待基層醫療成熟,公營及私營資助僅能「二選一」,但無力負擔者隨時可回公院治療。
牙科擬納入基層醫療署 康健中心「流動車」將入社區
港府另擬整合現有基層醫療資源,如婦女健康中心、學童中心及長者中心等,更擬將牙科納入基層醫療署,公院普通科門診將是「最後一步」。新設的基層醫療署將是獨立部門,直接向醫衞局匯報,人手調撥待定,冀明年第2、3季前,各康健中心能「齊腳」,如流動圖書館般主動「出車」深入社區;另港府正與家庭醫學學院商討針對開辦慢性病課程,助其他醫生「補課」增人手。
至於長者醫療券,李指明年起將資助對分,首1,000元劃作預防疾病,包括買戒煙貼、見營養師減肥等,額滿後可自動獲加500元;剩下1,000元可「任用」。李透露,夫婦共用券不會自動連結,需用家主動確認,且僅認受法定夫婦,做法會盡量簡便,如到康健中心填表。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