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2016
解酒丸難保不醉 佳節狂飲恐嘔血
【晴報專訊】臨近聖誕,不少市民都「飲多杯」慶祝,惟部分人以為解酒丸是「千杯不醉」的仙丹,藥劑師指市面上大部分解酒丸均是保健藥,並無聲稱防醉效果。醫生提醒,飲酒過量會出現嘔吐、胃痛、頭暈等症狀,嚴重者更會嘔血,若被嘔吐物堵塞呼吸道,有機會窒息致死。
在節日氣氛下,不免飲酒盡興,但急症室專科醫生指據過往經驗,節日期間醉酒求診會上升,包括神志不清、嘔吐、情緒高漲等,亦有人不慎跌倒致創傷,嚴重者更頭骨爆裂、腦出血;亦有個案因嘔吐物堵塞呼吸道,險窒息致死。
酒後狂吐 嘔到內臟黏膜撕裂
「舉杯」慶祝聖誕要量力而為,以免樂極生悲、健康受損。(iStock)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曾有30多歲男士醉酒後翌日求診,指一度「嘔到出血」,需入院檢查。他解釋,持續性嘔吐會令胃與食道交接處的黏膜產生撕裂,導致「嘔血」情況,嚴重者或會流血不止。他續說,一般酒後反應為胃痛、肚瀉、頭痛、頭暈等輕微症狀,經注意休息及飲食,可在2至3日內康復,但提醒杯中物少飲為妙,切忌溝酒或空肚飲酒。
市面上解酒丸均聲稱可減低酒精影響,提升身體對酒精的代謝作用或延遲酒精吸收,但香港藥劑專科學院副院長吳彬彬指,解酒丸內並沒有註冊藥物成分,當中的成分只等同保健產品,實質作用是增加胃液黏性,或促進新陳代謝,但至目前為止,仍未有大型實驗證明解酒丸有其聲稱的效果。
食牛油「打底」 僅減慢酒精吸收
坊間盛傳酒前「打底」方法,如食牛油或飲牛奶,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院長鄭綺雯指不能「滑走酒精」,只能減低酒精被吸收速度。至於酒後服止痛藥,吳彬彬不建議,因會對肝臟造成負擔。
香港藥劑專科學校副院長吳彬彬(左)又提醒,酒後及服藥後勿駕駛或操作機器。
正服食西藥及有長期病人士,服解酒丸亦要注意。鄭綺雯稱,部分解酒丸含中藥成分,如茯苓、人參等,若正服用西藥士,或會出現心跳加速等副作用;而腸胃及藥物敏感、患心臟病、血壓高等人士,應留意解酒丸成分。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