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5
互有要求
「他對一個爸爸的標準又是甚麼?」過了幾天,我和上文的讀者再通電話,跟進他說兒子沒責任感的討論。
「他(兒子)說出外工作賺錢,開車帶我們出街,晚上和我玩,陪我踢波。」讀者說。
「你有何啟發呢?」
「沒有甚麼,很正常吧!」
「我的意思是如果這個是你兒子的標準,姑勿論他的標準是對是錯,是合理還是沒道理,你會給自己多少分呢?」
他停頓了一下,有點為難的說:「四五十分吧!」
「你認為你做不到的是甚麼呢?」
「主要是晚上和他玩,星期六、日陪他踢波。」
「你覺得他的『要求』過分嗎?」
父母對子女有要求,希望他們做這做那,就是想他們出人頭地。父母相信自己想的都是為了子女好,亦認他們為子女安排的一切都是為他們鋪一條康莊大道,所以我們特別緊張。
緊張他們讀哪一所學校,緊張他們的功課,緊張他們的測驗成績,緊張他們的兩文三語水平,緊張他們的數學,還有他們是否懂得彈奏一點音樂、畫一些畫、玩一些球類……
說到底,裏面有多少虛榮成分。
當我們要求孩子時,我們又是否滿足得到孩子對我們的要求呢?
責任感是很空泛的。準時做完功課和把功課拖到最後一刻才做,都是有責任感的表現,因為兒子起碼也肯去做功課,而不是不做。
我們應鼓勵他早半小時做,那樣爸爸便可和你一起玩了;然後再鼓勵他早一小時做,那樣爸爸便可和你下樓去球場踢波了。
該讀者說會試用這方法,去引導孩子。但願他們父子二人,晚晚樂也融融。
(二之二)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