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2010
何處找幸福?
看到一個故事,很受啟發。
一對美國夫婦,擁有一套兩臥室公寓、2輛轎車,結婚時用的瓷器足以招待24個人。但是他們並不幸福。漸漸地,兩人厭倦了掙錢、消費再掙錢的乏味生活。決定做出一些改變。
他們開始將家中經久不用的物品捐給慈善機構,毛衣、鞋子、廚具,以及電視機。最後,他們把轎車也捐了出去。在別人眼中,這兩人簡直瘋了。
過了3年精簡生活後,這對夫婦搬到了一間400英尺的工作室中,丈夫即將修完一個生理學博士學位,妻子快樂的宅在家中,從事網站設計和自由撰稿,每周做義工4個小時。她現在擁有4個盤子、3雙鞋和2個鍋,以及一輛自行車。他們不再擁有的另一樣東西是:3萬美元的債務。
讀完故事再反觀自己,三年前來香港生活,與朋友合租一間公寓,房東沒有留下傢俬,我與朋友買來簡易塑料櫃,以及桌凳,放些簡單物品,互相嘲笑是家徒四壁。如今,我的屋子裏面,堆滿了各種雜物,書籍、玩偶以及旅行時買回的紀念品,此外還添置了一部電視機、兩台雪櫃、一台洗衣機,以及一個沙發。衣櫃裏也全部塞滿,正考慮是否要再購入一個。
與大多數人一樣,我認為消費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同時提高內心的幸福度。雖然收入不多,我也盡可能滿足自己,很少控制。今天出糧,去銀行列印帳單,粗略一算,還完信用卡、交完房租後,我的帳戶上只剩下3000餘元!這才意識到,問題有些嚴重了。
上文提及的那對美國夫婦,給我一些啟發。簡單生活使他們的幸福感不降反升,而且做了許多之前想做卻未付諸行動的事,比如練習瑜伽、修讀進修課程等。他們亦有閒錢可以外出度假。
別以為他們是個別案例,金融海嘯後,很多美國人都開始反思過往的生活及消費習慣,也有人在網上挑戰自己,身邊只保留100件必需的個人物品。因為多出來的,大部分是重複浪費,亦或根本用不到!
若你亦希望能把自己從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以及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解放出來,更容易地掌控自己的生活空間,不妨也試一試這個方法,若無法抉擇,可以先持續觀察30天,再重新評估,看看此項物品是該被永久保留亦或徹底清除。
我也決定試試,把自己從無序的生活空間中解放出來。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的是,控制消費。
何處找幸福?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命題,物質上精簡,精神生活可以更豐富。我可以花錢購買一種體驗,如演唱會門票、法語課、入住摩洛哥酒店等,是否會比一件名牌服裝帶來更持久的滿足感?
100 things challenge網站:http://www.guynameddave.com/100-thing-challenge.html
你也可以在Facebook上找到它:http://www.facebook.com/100thingchallenge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