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2015
從佔中周年看親情的重要
對我來說,最近十日是很多有「月」、「圓」feel的日子。九月底,曾經最愛的樂隊Spandau Ballet在香港開演唱會。這電子音樂潮流及New Romantic Movement的中堅樂隊,每位成員都獨當一面,所以年少氣盛時就拆夥散band,到十多年後才復合。他們均孤掌難鳴,合作起來才能擦出創作和藝術的火花與magic,結果當晚表現十分完美。
佔中不但為社會帶來經濟影響,更為父母子女造成芥蒂。
樂隊歌曲Highly Strung於1983年曾高踞流行曲榜,該曲的MTV在香港拍攝,講述一個香港女子因生活緊張而最終倒下的故事。31年後,他們重回舊地,作為環球公演的最後一站,而一眾樂迷包括我一家四口跳足全場。眼見此情此景,樂隊也說是個圓滿的結局。
演唱會後的兩天正值中秋佳節。可能因為今年遇上「超級月」,部分地方甚至能欣賞月食或血月,大眾都為今年的中秋節感到興奮,連我散居各地的中學同學都在Whatsapp群組分別拍下倫敦、波士頓的月亮,比拼哪國月亮比較圓。當然也少不了「另類八月十五」的搞笑圖片。
政改出路不止一條
中國文化十分特別,視滿月為團圓的象徵,充滿著「溫暖家庭feel」。電子時代雖然某程度打破阻隔我們的空間,但與親朋好友Whatsapp或Skype後,偏偏卻會令海外留學及旅居外地的華人格外思鄉。
今年追月也是佔中一周年。不過,紀念集會人數稀少,直選願望落空後,運動亦未見有新出路。佔中讓市民明白民生及法治雖然未必顯得高尚,甚至帶點市儈,但始終肯定不是次等於政治改革。運動的確激動人心,但一年過後,很多當日的主角回想起來,都承認當日做法存在問題,而且出路並不只有一條;不少當時天天發聲的政客,今日甚至不願曝光。我看罷傳媒報道,不禁不勝欷歔。
心念轉際,不其然想起蘇軾望明月時所寫的《水調歌頭》的後半部:「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因為官場的失意,又和胞弟蘇轍別離,中秋對月,難掩抑鬱惆悵。但他沒有消極悲觀,旋即以積極樂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祝願親人。
放下心結 重拾天倫樂
蘇軾最終都能放下消極情緒,重拾對生命的盼望。佔中一周年,大家又有否從政改的小格子走出來?有傳媒深入訪問了一些年輕人,他們不少談及佔中帶來與家人之間的心結。中秋佳節剛過,他們或許百般滋味在心頭。我希望一些客觀說話,可讓大家團圓季節化解不應有的芥蒂,重拾天倫之樂。年輕人又可記得,兒時生病,有多少個晚上,父母熬夜照顧?有多少次考試,父母為努力溫習的你遞湯送水?又幾多寒冬夜裏,父母為自己蓋被?
世上無人比父母更值得我們尊重,不論環境順逆,他們都為我們遮風擋雨。佔中的年輕一代固然對未來充滿理想,但達成理想的方法眾多,絕不會獨沽一味。年輕之時,人會較為主觀,是成長的必經階段。但年輕人應反思,一個含糊、又不知能否準確客觀地落實、能否真正利己利民的理想,難道都比不上父母照顧自己十多二十年實實在在的恩惠深情?
毋忘父母的無私關懷
西方諺語有云:Charity begins at home,好心行善理應始於吾家。如果我們對最親近、最值得尊重的家人,都冷漠以待,又如何在三五年後關心和幫助那些我們素未謀面的人?年輕人只要回頭一看,自會發現雖然父母未必擅於表達自己,但對那麼多年來的無私照顧與關懷的認同,肯定大於一件事的異議,比例更可能是99.99比0.01。再者,眼見一周年紀念活動的冷清,似乎也顯出港人對自己未必認同的事與人的可貴包容。年輕人實應細味一下馬雲先生訪港時的名句,「先改變自己,才可改變世界」。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