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2015
一場雷雨也敵不過的豆腐渣機場
5月23日一場雷雨,癱瘓了赤鱲角機場,業內人士和乘客報告,晚上飛機降落後,大排長龍三、四小時才到達泊位,部份乘客再花一、兩小時才由飛機門口去到機場大樓,入境和取行李又一小時,經過五小時的折磨才能逃出機場!
這是第三世界機場的現象,竟然出現在號稱國際航空樞紐的赤鱲角機場,是機場服務失效的惡例、機管局的醜聞、香港城市的恥辱。 有雷雨時機場服務失效不是理所當然的,赤鱲角機場自啟用以來每年平均38天有雷暴,功能正常的機場必須把這些雷暴日預計在內,更令人不解的是5月23日全港雲對地閃電1702次,比20日的3836次及26日的2695次都少(註1), 23日不算是最壞的日子,而且大嶼山一帶下午只有兩個小時(4至5時和6至7時)閃電比較密集,因此拖到午夜的嚴重延誤不可以簡單地頼天氣。赤鱲角機場是連一場雷雨也敵不過,可算豆腐渣機場,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2015年5月23日晚上11時30分赤鱲角機場飛機位置圖
(註:已泊位的飛機熄掉定位儀後本圖內沒有紀錄)
附圖展示當日晚上11時30分飛機的位置,共有38架飛機擠在滑行道,反映北跑道運作正常,不過飛機降落後被困,去不了泊位,還有一點:起飛比降落安全,可以降落就可以起飛,機場混亂也不可以頼天氣影響離港班機。飛機去不了是因為所有泊位都泊滿了,前機未走,後來者無處停泊,惟有塞在滑行道上!飛機落不了客,連鎖反應是它們應該載走的乘客被困機場大樓,以致離港班機嚴重延誤,令候機大樓內一片混亂和怨聲載道。
假如設計機場時早已預計要建的中場X形候機大樓如期於2010年前建成,提供49個有登機橋的飛機泊位,滑行道上的38架飛機可以立即靠泊X形候機大樓,乘客不用等四、五小時,飛機也能夠依時離港,候機大樓內便不會出現紛爭和混亂,遺憾的是這座大樓至今不知所踪。
假如機管局沒有失職,不欠香港人中場的X形候機大樓則5月23日赤鱲角根本不會有任何延誤和混亂
以上的分析,兩個圖的對比,凸顯機場服務失效的真實原因是飛機泊位飽和,尤其是有登機橋直接進入候機大樓的泊位,而非機管局經常吹噓的所謂「跑道飽和」。
機管局多年來宣傳客運和航班數字節節上升,卻為了賬面的盈利,省下大筆應該投資在「中場X形候機大樓」及機場設施的金錢,以致少了四十多個登機橋泊位,種下服務失效的禍根,赤鱲角機場連一場春夏常見的雷雨也頂不住,嚴重損害香港在國際航空業界的地位。機管局十多年來的嚴重失職,可以追溯到2001年起機管局向「商場管理局」的範式轉移(註2),把盈利和商業經營放在首位,反而把機場的核心功能置於勉強應付過去就可以的次席,管理的焦點沒有對準《機場管理局條例》指定的宗旨:「本著維持香港作為國際及地區性航空中心的目標,提供、... 營運、發展及維持一個位於赤鱲角及其附近的民航機場。」一場雷雨已經把怠惰管理機場核心業務的惡性後果顯露無遺,機管局的失效和失職最終要算在「失焦」的頭上。
為了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我們建議香港政府應該設立機場事故通報機制,當超過指定數目航班出現指定時間的延誤,機管局必須向運房局通報,以及遞交調查報告,而且查明了發生某個等級的延誤時,應該加以懲罰。
第三條跑道是英諺的 red herring 掩眼法,是機管局用來轉移社會對其失職的視線的,大幅增建飛機泊位和相關服務設施才是當務之急。政府及機管局董事會最好凍結三跑項目,指示機管局立即重新把焦點放回機場航空服務,否則豆腐渣機場貽笑大方,「國際及地區性航空中心」的願景只是一廂情願。
註1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氣候資料服務」網頁
註2 機管局2001年1月16日新聞稿:「機場管理局新任行政總監彭定中博士今天表示,他的主要職責是為香港國際機場及各有關的機構和人士創造價值」。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