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2019
五窮六絕七翻身——駱可昌
投資界有不少傳說,當中頗為人熟悉的就是「五窮六絕七翻身」的現象。所謂「五窮六絕七翻身」的現象,其中一些說法是,大多數上市公司會在3月或4月公布業績,在公司發布利好消息加上除淨之後,投資者就有可能會獲利離場;而5月和6月就也是一些大型公開考試的日子,不少行業亦會步入淡季。外國也有「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說法,其中一個解釋是與英國的避暑傳統有關:往時一些英國的貴族、商人、銀行家等會在夏季炎熱的月份離開倫敦避暑,於是在休假前通常會清空所持股票,因此導致整體股市下跌。至於何時重返股市?市場有傳言是在9月。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應當在11月買回股票,因為歷史資料表明11月到次年4月間股市的表現明顯優勝於其他月份。
(iStock)
至於「五窮六絕七翻身」是真還是假?檢視過去十年MSCI世界指數各月份表現,5月上漲機率高達60%,平均跌幅亦僅0.82%,波動幅度並未較其他月份來得高。如以港股1997年以來的統計數字計算,5月和6月上升的概率分別是32%和59%,「六絕」的現象亦未見明顯。
至於今年7月是否能「翻身」,現在實在是言之過早。與其以月份作標籤,倒不如從基本面入手,以從下而上的方法(bottom-up approach)選股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方法不陌生,即是主要先透過分析個別股票的基本面及投資價值,再觀察產業面的狀況,最後才檢視整體經濟因素,強調的是優先考慮個別股票的基本面,至於產業及整體經濟狀況則為次要考慮因素。
其實投資者應該著眼於投資產品的長線表現,例如股票的市盈率、市帳率及股本回報率等,再參考市場的整體情況,當然還要考慮個人的財務狀況及風險偏好作出投資決定。雖然此話有些陳腔濫調,但這正是大部份個人投資者所忽略的,所以大家平日應多做點「功課」,等待市場出現合理的調整,甚至乎出現不合理的超賣現象時,就可以考慮出擊了。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