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15
美人指秋葵爆紅之迷思
首次吃秋葵,是媽媽做的新菜式 - 把秋葵隔水蒸熟,注入豉油熟油即上桌,那是媽媽從菜檔老闆娘那裏學來的。我看著那軟綿綿的青綠色物體本已沒胃口,媽媽卻興致勃勃,強權之下迫不得已,一口咬下,那稠糊狀的黏液,彷若鼻涕又似嘔吐物,實在難以吞下。究竟是老媽學藝未精還是各人口味大不同,這樣做的秋葵,論賣相論口感,完全接受不了,自此十多年未嘗再吃。
年初搬家後,常有機會碰上本地小農,見證著不同時令即有不同收成,近月秋葵湧現,豐滿肥美,明顯是當造作物。我想,總不該因為「一次意外」,便把秋葵終身拒於飯桌之外吧!何況近年秋葵爆紅中港台,總有其因,我也該認真了解一下。
秋葵又名黃秋葵、黃蜀葵、羊角豆、毛茄、潺茄、咖啡黃葵等,大抵分為綠色紅色兩種,原產於非洲,為當地不少運動員的首選蔬菜;又因果實呈長條狀,尾端尖細,猶如女士們的纖纖玉指,故亦有「美人指」之稱。
把秋葵奉作「植物黃金」一派的,為的是它益食健體:
1. 那稠糊狀的黏液含豐富水溶性纖維果膠,有效保護胃壁、活腸通便、降血糖
2. 蘊含高量鈣、鐵、鉀、鎂、鋅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
3. 提供維他命A及C,有助保護視力、消除疲勞、迅速恢復體力
4. 含豐富蛋白質,熱量較低,吃後有飽腹感,故可作為減肥期間的食物
5. 橫切秋葵似海星,內藏大量種子,老派說「吃精補精」,所以有壯陽補腎之說
持相反意見的一派,大抵都同意適量進食秋葵有助脾胃腸道之保健,卻提出《本草綱目》有「葵」一條,記述秋葵「味性甘、寒、滑,無毒 …… 食葵須用蒜,無蒜勿食之。」從中醫角度,秋葵屬寒性食物,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排軟便的人士不宜食用;一般人士也盡量不要生吃,吃時必須加蒜、薑或辣椒等以作平衡。另有營養師認為秋葵含鉀量高,每100克的秋葵即含220毫克的鉀,慢性腎衰竭病患者不宜食用。
這樣看來,算是秋葵的食用價值未如上文所述般強勁,正值時令,吃一點也無妨!不過選擇秋葵也有點講究:目測時要色澤亮麗、飽滿無皺,輕觸時表面的細小絨毛必須明顯,那代表鮮嫩汁多,湊近略嗅一下,有點青草清香便是鮮品。價錢不貴,一般港幣10元已可購得11、12段秋葵,那天剛好碰上有機秋葵,每份港幣15元,約10段,有紅有綠。
之前我試著用秋葵來炒蛋、做湯,效果都不錯,那些黏液也不太黏;我想,基調是絕對不可重蹈老媽的覆轍,所以一定不可以採用蒸煮的烹調方法。今次買著有機秋葵,作一道進階版小菜 - 蒜粒肉碎炒秋葵,吃起來外身微微香脆、內裏滑潤不膩,美味可口。此菜作法簡單,我也不必在此細表,只列重點如下:
1. 鑊中加少許油爆香蒜粒及已醃好的豬肉碎,煮熟後盛起,鑊不用清洗待用。
2. 秋葵略洗,切去頭尾段,回鑊借用剩下來的油慢火煎煮。
3. 不用加水,不用蓋上,定時撥動,紅色的秋葵受熱會轉墨綠色。
4. 待秋葵軟身,加鹽調味,蒜粒肉碎回鑊略炒即成。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