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20
抗疫如何收放自如?
當香港剛開始放寬限聚令和限客令及準備與廣東及澳門進行三地恢復有限度通關之際,本地連續23日零確診的紀錄卻被打破了,沒有外遊紀錄但已連續發燒多天的66歲婦人及其外孫女證實感染,而在兩個居處的部分家人亦有病徵,反映出社區很可能仍存在隱形的帶菌者和傳播鏈,這對香港抗疫成績是一次重大警號,亦會引起部分市民恐慌。不過,當成功抗疫的中國內地和南韓也出現病毒反彈的案例之際,香港這個有七百萬人的大城市爆發零星個案也是可以理解的,說明了抗疫是一場持久戰。
香港仍藏病毒,打持久戰
由於陸續仍有港人返港,香港近期仍有零星的輸入個案,加上部分回歸者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整個城市不等於已無病毒存在,當發現新的本地案例之後,至緊要是在病人居住的大廈進行徹底消毒,隔離有關的密切接觸者,盼不至於出現社區群體感染,但萬一又出現群體感染,則便可能要重新收緊限聚令和限客令,而無論如何,既然再有新症,當局和專家們宜反覆提醒民眾盡量留在家中,及緊記在公眾場所要帶口罩及勤洗手。
內地和韓國都是最先爆發病毒的國家,亦最先把局面基本控制,然而,當經濟活動重開後,隱藏著的病毒亦可能反彈,而中韓應對之策是設法中斷傳播鏈,把帶病毒者都找出來,這是防範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必要手段。例如,南韓近日又發生酒吧群組感染導致一百多人確診,當局正在努力追蹤相關的五千多人,務求把他們隔離,而首爾酒吧區也要再次關門。
宜按實際情況調節鬆緊
相對於中韓,香港一向不算很嚴厲,從來沒有封區徹底追查可能的帶病毒者,而是見招拆招,當出現酒吧感染時便禁止公開賣酒,當沒有新案例便恢復,但客人要有規有矩。
當今次出現新的本地個案後,香港的專家們對於是否又要加強隔離即時有不同的看法,主流意見是暫時不需要急於改動,但萬一再次演成社區感染,也不得不嚴緊,甚至是更加嚴緊。
星州守不住,歐美亦難樂觀
初期曾被國際盛讚抗疫成功的新加坡,由於「佛系抗疫」失靈,守不住外勞宿舍,之後只得任其傳播淪為東南亞重災區。新加坡是彈丸之地,當發生第二波大爆發後,根本無能力進行大規模隔離,只寄望外勞宿舍最終實現「群體免疫」。
新加坡爆不完的情況,也有可能將會在歐美重演,歐洲一些國家的疫情才剛到頂回落,美國的案例仍在大幅增加,但當政者「徇眾要求」,紛紛進行解封,而西方民眾一向習慣不受束縛,不少人都不帶口罩外出活動,因此,就算現有的一波疫情暫時減弱,日後再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的可能性仍大。
恢復經濟之際,嚴守抗疫原則
若長期封關鎖國,對經濟的打擊極大,這是各地當政者和業界寧願選擇在抗疫時也復工復業的主要原因,然而,經濟活動的恢復要嚴守抗疫的基本原則,包括要戴上口罩,消毒品供應充足,工人或客人要保持適當距離,群聚的活動可免則免。
香港在疫症以來一直沒有停止所有經濟活動,有賴市民防疫意識普遍很強,因此,若只是再發生零星個案,即時也不需要過分緊張,應對新個案做好嚴格的排查,避免進一步擴散。也就是說,宜按情況收放,必要時也要視疫情的發展而再度收緊。
多做檢測,找出無症狀帶毒者
較佳的做法是多做檢測,現時,香港的病毒檢測屬於被動型,但既然可以花幾億元每人派一個可多次用的口罩,不如也鼓勵市民更主動進行檢疫,以便查出及隔離一些無症狀或低症狀感染者,使隱密傳播的可能性減至最小。
持久戰必然有起伏,港人有過沙士經歷,大多會自行做好個人防疫,醫護人員有與病毒作戰的經驗把關有力,這些都是我們的城市可以保持低感染率和超低死亡率的主因。因此,絕對不需要悲觀,但願新案例的傳播鏈盡快清除。
粵港澳商旅再互通的條件
現時,廣東省也偶有案例,澳門地小守得最好,若香港只是有零星爆發,則三地商旅的往還,也宜不受影響按原定計劃逐步恢復,港資的製造業大多在珠三角設廠,管理人員有必要往來兩地,一些廣東商人也需要來港辦事,只要造好檢測確認沒帶病毒,便可以讓商旅陸續恢復往來,這對三地的經濟會很有幫助。當然,生命安全始終應置於經濟利益之上,若任何地方再成疫埠,則也只好對它進行封關,或至少要如現在般往返都隔離14天。
沒有人可以確知何時才雨過天青,但只要人人都做好本份,則香港始終可以繼續成為全球抗疫的模範城市!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