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17
道心勝人心投資精準
中國傳統治國的「十六字真傳」雖說是來自遠古堯舜禹的禪讓時代,但後人指只屬偽託,估計是春秋時代集合智者的智慧衍生出來,後經荀子引用和傳誦。後人(主要是儒學家和法學家)對於「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有不同的解讀,但總的來說,還是勸告執政者要順應民心,適應道心,精於治國,走中庸之道。
小心翼翼堅持到底
前文化部長王蒙的最新解讀也有類似的意思,他認為,人心之所以惟危,皆因人心是持續變化的,民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因此,要善對人心;道心為微,即是也要審慎對待己心,道心非常微妙,讓「道」進入心裏,人才會體會到微妙之景;惟精惟一就是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容不得半點差錯,惟一就是堅持到底,始終如一。至於允執厥中,就是要走中庸之道的理想,不走極端。
王蒙既是著名的作家,曾經當官及去職,對於從政之道體會極深,而新著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表達他對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支持和建言。
我與朋友及讀友們從投資角度來看「十六字真傳」,頓然發覺傳統的智慧與價值投資法不謀而合。
如何克服恐懼與貪婪
上周介紹了投資的「中庸之道」在於明白價格的波動,總的來說還是會沿著價值的中軸,因此,在操盤時要懂得執中的道理。當然,我們也要明白,在互聯網及新科技時代,某些企業的價值也可能急促變化,因而可以產生10倍股,百倍股,卻也可能是突然慘敗,因此,我們既要克服人心的不足,也要有道心的修練。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所謂的別人,就是市場普遍的人心。人心惟危,本身就包括恐懼與貪婪,在股市上升之際,大部分人會貪婪,而忘記了價格可以已經較大幅地超越價值,某個階段在貪婪的買氣下,股價可能會維持升勢,但醒目錢實際上已感到恐懼而默默沽貨。
反之,當股市跌到谷底時,滿街都是平價貨,但由於大部分人手上都是蝕本貨,已十分恐懼不感買入,甚至是賤價投降認輸,而雖有醒目錢,明白到股價已過分低於其基本價值,敢於在低位收集買進。
巴菲特不懼大戶沽貨 低價增持
格蘭海姆夫人曾是「華盛頓郵報」的大股東,而巴菲特是主要股東之一,某年股市處於低潮,格蘭海姆夫人收到消息,謂有兩個基金經理準備沽清手上的華郵,夫人擔心股價會進一步大跌,巴菲特安慰她,據了解,市場有人願以高於市價很多巴仙的價格收購華郵,證明華郵的股價已遠被低估了,有人願大手賣出,正是增持的好機會,宜集中更多資金入市。數年後,華郵股價升了幾倍,巴菲特和格蘭海姆夫人開心的慶祝。
巴菲特在面對拍檔恐慌,卻能見微知著,道心勝人心,指出表面上的危機其實是機遇,因而能把握機會,在低位增持,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揀選熟識的行業擇優買進
成功的價值投資者,亦必定會堅守惟精惟一的規律。投資市場如茫茫大海,我們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是專家。巴菲特善於揀選消費產品股,過去在偏低時買入,成名後難以低位收集,便要確認是偉大公司然後以合理價格買入。現時,很多消費股品牌,都是巴郡旗下之物,也往往能因為巴菲特的親自推廣,而享有較高的毛利率,拋離其他對手。
巴菲特早在10多年前已有上網,與比爾蓋茨等在線上玩橋牌,但他對於科網股的估值法完全不懂,因此在新千年一役沒有參與科網熱潮,初時被譏為落後於新形勢,後來又被讚為真股神也。
拒絕科網股為何買蘋果?
近年,他也買入蘋果股票,甚至是愈買愈高,愈高愈買,然而,他把蘋果當作偉大的消費公司,相信其產品可以在市場穩佔龍頭的地位,內在價值還在不斷提升。
巴菲特的惟一是只發掘和信守內在價值,他也不是一成不變,若發覺弄錯了,他也願意減持。
作為小投資者,我們對於價值的理解可以更加廣闊,還可以跟隨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以量化的方法找出超值的公司,在其股價遠較價值偏低時買進,專心的等待收成。(從傳統心法學價值投資下篇)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