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19
中美貿易戰首階段協議誰勝誰負?
中美分別於12月13日宣佈,雙方已就貿易談判達成首階段協議。雖然協議尚未正式簽署,但兩方各自公布協議的重要內容。
美方原訂計劃於12月15日起對價值165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而中方也於8月份宣布計劃9月1日和12月15日分兩批向750億美元原產於美國的商品加徵最多10%關稅。如今達成首階段協議後,雙方皆表示取消12月15日加徵關稅計劃。
中美能達成首階段協議,說明雙方都已作出若干讓步。現在先說美方的讓步。中方表示,美方承諾將取消部分對華擬加徵和已加徵的關稅,並且會加大對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豁免力度。減免關稅意味著美國已放棄一些談判籌碼。但有失必有得,美方的讓步會得到甚麼好處?
首先是中國將大幅度增加美國的農產品進口。目前中國85%左右的大豆需要依靠進口,每年進口量大約為9000萬噸,今後還會擴大豬肉、禽肉等美國農產品進口,並且還會進口一部分小麥、玉米和大米。除此之外,中方還會計劃在能源、製成品、服務等領域擴大自美進口的規模。
中方採購美國農產品的規模究竟有多大?據美方所說,中國同意在2017年雙方貿易戰未爆發時240億美元基礎上,未來兩年內再購買32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以及購買額外兩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因而會大幅降低中美間的貿易逆差。不過這數字中方沒有直接確認,且三緘其口,所以有待商榷。
中方除了加大採購美國農產品外,在多個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領域也與美方達成共識。特朗普更揚言中國會進行結構性改革,在技術轉讓、金融服務等領域作出承諾。問題在於,這些所謂「結構性改革」,中方在記者會上並無提及。而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中方也沒有承諾減免對美實施報復加徵的關稅,且在補貼和強制執行措施等問題上中方也沒有退讓。
由此看來,這次的協議,雙方只是取得有限而短暫的成果,彼此都有讓步:美方在知識產權和減少貿易逆差方面有好處;中方在某些關稅獲得減免,並且沒有在產業補貼方面妥協。很難說誰勝誰負,算是打個平手而已。
而從種種跡象看,中美貿易戰達成首階段的協議,是與2020年的美國大選有關。特朗普一向認為在是次大選勝算在握,但自從通烏(克蘭)門事件爆發,彈劾特朗普的調查隨之開啟,美國民調也隨之出現波動,民意參差不齊,是否支持特朗普出現嚴重分歧,給民主黨看到「翻盤」時機?
在這種形勢下,特朗普可能急於把貿易戰的成果轉化為自己的政績來打擊民主黨。特別是2016年幫助特朗普成功當選的幾個州,包括農業大州愛荷華,已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傷不輕。在美國農業,大豆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但2018年對中國的大豆出口跌至16年來低點,而今次中美貿易談判達成首階段協議,其中便包含大筆大豆採購訂單,這對特朗普的選情無疑是重大利好。
以美國大選的選情而言,蓬勃的經濟本來是特朗普連任最有力的政績,然而如果貿易戰持續,引發更廣泛的經濟衰退,民主黨就可能抓住機會。所以一旦大選塵埃落定,又會是另一場戲上演了。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