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2010
以香港人的博弈行為看中美關係
博弈論,英文稱為Game Theory,也可譯作「對策論」,或賽局理論,在西方屬應用數學分支。其實舉凡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行為,都叫博弈,而在博弈過程,參與者各具不同目標或利益,同時也會考慮對手的可行方案,從而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合理方案。
中國傳統的博弈,與西方博弈不盡相同,有如中醫和西醫之別。西方博弈重量,把所有資料化為數據,正如西醫,驗血壓、血糖、超聲波掃描等,然後作出分析,對症下藥。中國式博弈,卻是重質,講謀略,看全局,作整體分析。西方博弈是算學法,以嚴密邏輯表達,決策務求穩妥,不存僥幸;中式博弈,往往失之粗疏,卻又往往抓住要點。
博弈行為並不高深,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博弈」無處不在。香港人掛在口頭的「執生」,其實就是博弈。但香港式博弈,有如香港人看醫生,最常見是中西醫合並,傷風感冒是先看西醫治標,然後再看中醫斷尾。畢竟在現實人生,人不是物,不可以事事量化,因為人是複雜的,因此香港人的「執生」,是質與量並行,兩方兼顧,才是最優化策略。
以香港人的博弈行為看國際關係,例如中美關係,其中一個關鍵,是雙方都在參與博弈行為。博弈猶如下棋,雙方都拿著一些棋子,如今筆者看到的中美關系,是有只棋叫達賴棋,有只棋叫劉曉波棋,至於這兩只棋該如何下,相信美式著法、中式著法和香港式著法都有不同。
以達賴棋為例,上星期49歲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與76歲的達賴喇嘛進行了第一次私人會晤,現場沒有記者,會談內容也不為外界所知,媒體得到的唯一會場「傳真」是一張靜止的奧巴馬與達賴坐著會談的圖片。而耐人尋味的,卻是白宮事後發布的新聞短稿︰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民共和國的藏族」表示關注。
「關注」二字,可圈可點,表面並無立場,實質卻有立場。因為回顧歷史,早在一百年前,美國政府已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直至1943年,歷屆美國政府便因應其國家利益需要,多次調整其「西藏政策」,其所謂「西藏是中國一部份」的外交原則,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所以達賴棋,其實也是「西藏牌」。「西藏牌」不是「人權牌」,人權是包裝,究其實是「美國利益牌」。難怪有分析人士戲稱,「奧巴馬接見的不是達賴,而是美國的利益。」
美國的達賴棋背後,是美式博弈的意識形態,所謂「關注」是一種調整,表面上是「執生」,卻不是香港式「執生」,香港式「執生」不是只看數據,而是中西兼顧,會體會中國感受。中式博弈如孟子說的「先立乎其大者」,大原則決不能變,細節才可商討,正如中醫判症先看病人體質是寒是熱。所以奧巴馬見達賴後的「關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立即緊急召見美駐華大使洪博培,提出嚴正交涉,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