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2015
水貨難禁絕,春風吹又生
「水貨」是指在某地區沒有經由原生產廠家指定的銷售代理,而進行銷售的產品。水貨不是假貨。「水貨」一詞由來,是因為早期走私者為逃避關稅,將國外船運過來的商品用塑膠袋密封後投入淺海,再從陸上坐小船到該地點將貨物取走。
「水貨」是相對「行貨」(經由正式代理商進口)而言,水貨在某些國家可能被禁售,不過由於香港是自由港,水貨文化由來已久。而自2003年香港實施自由行政策,內地人來港方便,加上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不斷升值,開始出現大量攜帶水貨過境的「水貨客」。
內地人來香港的自由行,始自亞洲金融危機時,由香港特區政府建議、中央政府批准準實施。內地旅客來港,期間最多可逗留一周。
到2009年,中央准許合資格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年多次訪港,即「一簽多行」,使內地訪港人次這十多年來,增加近7 倍。
自由行可喻為「雙刃劍」,一方面惠及香港經濟,另一方面卻製造不少社會問題,包括「雙非」、通貨膨脹、文化衝突(中港矛盾)以及水貨問題。水貨最初以搶購奶粉最受各方關注,後來更演變為對香港造成各種滋擾,引起市民強烈不滿,令人反思香港對內地旅客來港的承受能力有多大。
無可否認,隨著內地旅客赴港人數暴增,弊端逐步顯現,包括人流太多、物價標升、道路擠迫和嘈雜等,特別是「一簽多行」被濫用,嚴重影響港人生活及消費,而若任由這種不滿思潮發酵,中港關係變得劍拔弩張,對兩地都沒有好處。
針對中港矛盾日趨白熱化,內地已正式宣布收緊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周一行」。這政策相信是由特區政府提議,再由內地推出,藉此減少赴港的內地水貨客數量。此舉無疑是解決內地水貨客困擾香港的方法之一,相信在未來一段日子,水貨活動會漸漸收斂。
然而,水貨客畢竟並非香港獨有。美國、加拿大、南韓同樣有水貨客。事實上,在任何邊境地區,只要有市場的貨品,出現價格差異,水貨貿易就會應運而生。尤其當港貨具有品質保證、而在內地需求龐大的情況下,利之所趨,以「一周一行」打擊水貨,恐伯只是治標而不治本。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加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若以「一周一行」對付內地水貨客,水貨集團便會退而求其次,轉而找港人帶水貨。據知網上已有廣告公然招聘港人加人水貨集團,且入息不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局愈是嚴打內地水貨客,那麼改由港人帶水貨的入息必然水漲船高,這是簡單的市場規律。有需求,總會有供應,水貨客是很難撲滅的。
「一周一行」的成效存疑,除了因為水貨集團聘用港人外,他們還可以為內地水貨客轉而申領商務或探親簽證,如此一來,內地人就可以不用以「旅客」身份,而是公然地,大模施樣地走水貨。只要有利可圖,說不定會有許多為內地人辦商務簽證的空殼公司應運而生。
總而言之,「水貨難禁絕,春風吹又生」,治本之道,還是應從減少中港兩地價格差異,以及杜絕內地假貨充斥的垷象入手。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