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14
香港還有多「香」?
香港的所謂「佔中運動」(本來「佔中」指佔領中環,但如今主要已變成「佔鐘」,「金鐘」之鐘,因為學生已視香港的金鐘地段是他們的大本營),擾攘了兩個多星期,究竟要多久才能平息,這是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
「佔鐘」運動的出發點,是對是錯,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戰場上無是非之分,即使是正義之師又如何,勝負的關鍵是實力。當然,實力雄厚也無百分之百的保證性,《孫子兵法》教導的正是如何以寡擊眾,以弱勝強,不過要懂得戰術,而孫子重視的是「以奇勝正」,但觀乎現今的「佔鐘」運動,除了聲稱要堅持下去,自我消耗之外,暫時見不到有軍師為他們提供「奇招」,可以扭轉劣勢。
《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但誰是彼?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學生說他們抗爭的對象是香港特區政府,不是中央,但他們的要求是普選由公民提名,以及人大常委會收回8月31日的決定,而針對這兩項要求的權柄是在中央,特區政府聽命於中央,根本無權過問,可見學生的真正對手,不是特區政府,而是中央,特區政府不過是夾在中間的傳話人。
然則中央會否因為學生的「佔鐘」運動而讓步?如果以「佔鐘」作為談判籌碼,則這些籌碼所能發揮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基本上,「佔鐘」是港人一種自殘行為,令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便,繼續拖延下去,民間的怨氣更多,但中央會否因此而改變初衷﹖這就恐怕要回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究竟中央是否重視香港?香港對內地的重要性會有多大?
有評論認為,香港對內地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可以承受香港因「佔鐘」而帶來的經濟後果。30年前,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現在的情況已完全不同了。如果香港的抗議搞垮了香港的經濟,受到最大傷害是香港而不是內地。1997年香港回歸時,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於中國的15.6%,而今天只有2.9%。若根據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2017年前後,廣州、深圳、天津等城市都會超過香港,而到2022年,重慶、成都和杭州也會超越香港,屆時香港就會變成中國的一個二線城市。
但此一說法僅屬前瞻性,以香港經濟日走下坡而內地經濟日趨向上為基準,如果香港經濟又再振作,情況可能又有變化。畢竟現時香港仍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又據國際結算銀行調查顯示,香港在2013年是亞洲第三大和全球第五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750億美元。香港股市總市值達3.1萬億美元。而香港也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在2013年底管理的基金總額約佔整個地區的19%。
除了香港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在政治上,香港政府的效率,透明度和民主的法律體制以至城市管理,目前仍是大多數內地城市的模版。另外,香港的優越地理位置,已成為一個收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的重要城市。而無論如何,香港現時仍是對中國舉足輕重的城市,希望中港雙方,各自放下身段,透過政治智慧,解決目前的紛爭,達致雙贏而不是雙輸的結局。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