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11
你是「黑臉」還是「白臉 」?
很多家庭對教育兒女都採用「一個黑臉,一個白臉」。嚴父慈母或慈父嚴母的方法違背了教育心理學家「管教應該嚴慈一致」的理論。一鬆一緊,一嚴一慈是緩和緊張氣氛的好方法,但卻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誤會。 他們未能分辨對錯好壞,忽視了自己的偏差行為,難作改善。為父母者要針對不正當行為之多面觀,決定犯錯的輕重而給予適當的行為指導。
記得兩個兒子少時學習網球,我們為了他們能多把握球技,容許他們在客廳進行練習。不久後的一天,當我回家時,他們急忙走到我跟前,異口同聲說:「我們的網球把壁燈打破了,對不起!」
壁燈打破了,我沒有責怪他們,只怪自己太大意,沒有想到壁燈會給兒子構成危險,幸好他們沒有受傷。 我除了向他們表示歉意外,還要指點他們著實留意趨吉避凶的每一個細節,並鼓勵他們在沒有壁燈的威脅下可盡情練習。在這件事件上,我倆都是慈父慈母。
又記得女兒五歲時的一天,一家人正高高興興地談笑, 她突然向小龍說:「二哥,媽咪叫你拿香蕉來分給大家吃。」一聽之下,我嚴母的角色出來了。我收起了笑容,放粗了聲浪,頗嚇人的向她說:「媽咪沒有請妳叫二哥拿香蕉,這是假傳聖旨,要罰。記著以後不可以再犯。妳說罰甚麼?」
「打。」
「誰打?」
「大哥打。」大哥輕輕的向她手心打一下,我當然不收貨。
「不算。」
「二哥打。」 二哥玩笑式的施責,我也不接受。
「不算。」
「爹哋打。」她還嬉皮笑臉的回應。
最後當然是嚴父出馬,打得她大哭大罵,換來的是她petpet要再捱了三下頗有力度的波板。
在這件事件上,我倆都是嚴父嚴母。錯就是錯,沒有灰色地帶。孩子做錯了,就要處理。責備孩子神情要凝重,打手掌絕對要痛。這不是與孩子耍樂,這是對孩子的教養。
過分嚴厲的方法多不為兒女接納,傷自尊和粗獷的措詞若出自父母口中,久而久之,父母子女的感情便產生差異,結果影響了家庭的融洽,切戒。
在教導孩子時嚴慈要適中,切不可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對事情的嚴重性有所差別,應嚴時慈,應慈時嚴,會造成灰色地帶,使子女無所適從。
父母在處理孩子的過錯時,很多時會留待對方處理,這樣是嚴慈不一致的一種變化手法,不可採用。不論任何一方,在發現子女有過失時應立即處理,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即時明白錯誤的所在而有所改過。
讓我們面對兒女的行為時,齊齊做嚴父嚴母或是慈父慈母。使子女有所適從,有錯而改之。
作者:李微微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