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12
三段對話
家長甲:「抱歉,星期日我不能參與你們的活動,因為我要帶孩子上繪畫班和羽毛球訓練班。」
家長乙:「你兒子不是就讀小學五年級嗎?哪有時間參與這麼多課餘活動?你應該把他留在家中,好好溫習功課,以應付呈分試,不要把時間放在不必要的活動上。」
「在幼稚園時,我跟他爸爸費盡心機才培養到他在這方面的興趣。他現在國畫和羽毛球有些成績,我不希望他半途而廢,放棄練習。」
「但他現在讀小學五年級,考試成績將決定他升讀的中學和未來成就,怎能為興趣而放輕學業?!」
「我記得幾年前,是你游說我們讓孩子多學各項技能,並說這樣才能找到好學校,當時你還說你的女兒也參加了多個興趣班。」
「那是在入讀小學前的事,因為要有多項體藝技能,才能容易入名牌小學。得到小學學位後,若非學校要求,應該立即減少多餘的活動。全力應付學校成績,才能確保子女獲派到名牌中學。我的女兒在三年級時已停止參與體藝活動,她只參加補習班、語文和數學班。」
家長甲:「感謝指點,我得盡快停止兒子的課外活動。」
* * * * *
一班朋友午飯相聚,席間有一位名小學校長,也有幾位幼兒的父母。
「你們的子女參加了那些興趣班和學習班?」一位朋友提出話題。
家長們立即七嘴八舌的數著子女們受訓的各項技能。
「你們的子女有多大?要他們小小年紀學這麼多技能,不是揠苗助長嗎?」
「這還不是為了子女進入像你管理的名校!若沒有超越其他孩子的技能,怎能取得名小學的學位?」
「這是你們自己的想法而已!我的學校可沒有要求入讀的兒童是超人啊!在面試時,我們只觀察並著重於孩子的表情是呆滯還是靈活;回答問題時是否有信心;在對答或行為上,是否能反映對師長、父母或家人尊重的態度。
學術上的要求我們看得比較輕,因為我們相信在入學前,父母已灌輸了遠超過他們年齡應有的學識程度。而其他技能更不能成為兒童學習能力的指標。
當然我不能排除有些學校,並不以學生學業成績,而純以其他課外活動打進名校榜。家長則應該認真考慮自己對子女未來的期望。」
* * * * *
幾個朋友在客廳閒談,傳來悅耳的鋼琴聲。
「你女兒真乖,有空時自動自覺彈琴。自從我的女兒考獲八級證書後,就沒見過她再彈鋼琴了。」
「我的女兒正為應考八級證書而努力。她對彈鋼琴根本沒興趣,希望她在考得證書後,在空閒時仍會以彈琴培養個性,調劑身心。這不是過分的要求吧?」主人家回應道。
「這不是過分要求,卻可能是妄想。想想看,在我們自己或朋友和同學中,有多少人在求學時已考得鋼琴八級證書或學得其他體藝技能?當我們成長後,能繼續把這些學生時代的興趣帶到生活中,或在空閒時主動參與相關活動又有幾人呢?
更不要忘記,學生時代參加的訓練,很多時是受外來的強迫,而非出於自願,那有興趣可言?因此,只要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滿足了父母要求,子女們便立即停止練習或不再參與相關活動。」另一朋友語重心長的說出了他的感受。
* * * * *
對上述三段對話,為人父母者可有甚麼感想?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