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011
乏味的財政預算案
筆者觀察香港政府昨天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可概括分類為(1)抗擊通脹、(2)樓市措施、(3)投資未來、(4)教育、(5)社會福利、(6)衛生、(7)建設社區和(8)其他涉及稅項措施的範疇。
筆者最為關注的就是首三個類別,不過,由於財政預算案的內容在各方面基本上與早前預期差別不大,相關公布並沒有為資本市場帶來任何驚喜。
當中較為值得留意的是由於目前香港處於高通脹,預算案中雖沒有涉及退稅措施,但有調高免稅額。今次財政預算案亦有建議向本地強積金戶口一次過注入6000港元,目的是使中下階層受惠。但因無法直接轉化為消費,筆者估計預算案對香港零售市道短期直接刺激影響不大。此外,財政預算案中也有若干一次性緩困措施,如寬免公屋租金等,筆者估計主要希望人爲降低通脹數字的壓力。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推出「通脹掛勾債券」(iBond)可被稱為本次預算案中較有「創意」的部份,但是整體發行金額不大,只有50至100億港元,每張一萬港元。
若iBond缺乏二手市場,流通性低,散戶不能夠從二手市場吸納更多債券,加上港元匯率在聯匯制度下保持穩定,沒有貨幣升值的投資因素,所賺取的利息,對於協助市民紓困的作用不大。以現時較受散戶歡迎的人民幣債券為例,除債券票息外,更可賺取人民幣升值的差價,回報可能更佳。
而就年期方面考慮,相較近年在本港推出的多批人民幣債券,三年期的iBond並不算短,若無二手市場,則表示散戶要持貨至到期為止,資金將會被鎖定,估計只能吸引到部分定存存款,轉投iBond,因現時銀行存款利率極低,存錢在銀行只會被通脹蠶食。
iBond初期發行額度規模太小,政府日後承擔的利息支出非常有限。若要透過擴大債市發展,為市民提供便利途徑對抗通脹,iBond的規模理應再加大數倍,才能真正還富於民。由於規模小,儘管這措施長遠而言有利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筆者認為整體對投資市場影響有限。
既然政府在預算案中亦提到有意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筆者認爲政府可考慮藉此加快推進由港府發行的零售人民幣債券,相信回報更高,亦更能符合市場需求。
根據預算案,香港將增加土地供應,但是土地推出及住宅單位落成需時,故對現時樓價影響不大。不過,預算案可以傳遞「供應將不會出現斷層」的正面訊息,有助穩定市場。對於預算案提出增加商用及酒店土地供應,筆者估計特區政府會積極預留相關用途土地,以應付本地商業及旅遊業需求,對經濟長遠發展或許還是有一些幫助。
政府既已制定長遠供應目標,應該有助減輕樓價未來上升的壓力。由於投資者或已預期未來2到3年供應有所增加,故相信市場投資氣氛及取態,未必如前般進取。不過,在利率仍低的環境下,投資環境方為影響樓市走勢的重要因素。短期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是中性,並沒有太大的打壓。
政府於預算案中提到會密切關注樓市表現,「有需要時會毫不猶豫再度出手」。筆者估計特區政府倘若再度出手,不排除會透過收緊銀行按揭成數來控制市場需求。
對扶持本土企業的範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有建議將中小企信貸保證計畫保證承擔總額由現時的200億港元增加300億元,對中小企應該有少許幫助,不過由於沒有效法新加坡為高增值行業提供雙重扣稅等優惠,香港的營商競爭力難免受到周邊城市的猛烈競爭。
因此,香港也建議加強與珠三角和台灣地區的多方面合作,重點為改善珠三角與港澳的交通運輸系統,同時與深圳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筆者預期2011年至2012年,政府的基本工程開支高達破紀錄的580多億港元,未來數年開支每年均會超過600億港元。儘管涉及的建設項目可能已經是新瓶舊酒,舊事重提,但是基建和建築類板塊仍將有較為穩定發展的背景,值得觀察。
目前,香港貿易物流、金融、工商專業服務和旅遊業四大傳統支柱行業,佔經濟比重超過一半,但是新興服務性產業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當中的中藥、食品、建築材料和珠寶行業的認證和檢測服務,將會不斷加強,這些板塊或將成爲未來有潛質發展的重點行業。不過,如何發展?政府如何支持?目前尚未知道。
上述是筆者在本次乏味之財政預算案中勉強可以找到的亮點,歡迎讀者交流,一起集思廣益。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