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2017
中美貨幣冷戰
人民幣的中間定價機制作了微調︰2月20日下午傳出中國央行要求各中間價報價行在計算國際外匯市場變動影響時,將以前考慮過去24小時變動縮減到15個小時。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287個基點或0.42%,報6.8743元;據中間價計算,昨日交易波幅上限為6.7368,下限為7.0118。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首席金融市場分析師李劉陽在採訪中稱,在微調之前,次日中間價重複計算白天國際匯市的影響,會造成中間價過度反映國際市場的情況,在強美元情形下可能加劇人民幣貶值。
調整後,因重複計算帶來的套利交易空間消失,日內交易更多體現市場供求;市場走勢也因此有可能完全背離美元走勢。
當前央行選擇在市場供求較為均衡的時點對機制修補漏洞,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有限,市場也需要有一段時間對調整後機制做出適應。
德商︰人民幣中間價機制微調後仍有不足,或造成貶值預期自我強化,且無法充分反映一籃子中新興市場貨幣的變化。
ING亞洲研究主管Tim Condon在採訪中說,若關於央行微調中間價機制的消息屬實,對市場的影響多數時間有限,因在亞洲交易時段出現美元重大新聞的情況較為罕見。
推動內需 中美貿易順差可縮窄
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3,470億美元,但剔除資本帳戶下中國對美順差額,經常帳戶順差佔中國GDP僅為1.87%。同時,儘管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為了阻止人民幣過度貶值而進行了外匯賣出操作,這也導致了中方外匯儲備2016年全年縮水3,198億美元,但按照美國的三條標準,中國僅符合一條,嚴格說來連觀察國名單都算不上。
動態地分析,未來在確保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中國已轉為通過產品出口升級和增強服務貿易出口來重塑國際貿易競爭優勢。反言之,即便是未來中國仍然會產生規模不小的貿易順差,也不是由匯率因素所致。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正在擺脫依賴投資與出口的成長路徑,轉而更加注重與創造國內需求尤其是國內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未來中美經常帳戶順差的漸趨縮小也將不可避免,中美雙邊貿易最終將滑向相對平衡的位置。還有一點必須確認,作為全球五大儲備貨幣之一,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的比重是10.92%,按照這一比例測算,未來海外至少有七、八萬億的人民幣需求,這些需求都會拉動人民幣的升值。由此看來,今後美方拿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說事的空間其實並不大。
值得關注的是,自1994年至今,美國竟沒有將任何貿易夥伴再列為「匯率操縱國」,即使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最快的時期,當時的布殊政府也未敢貿然行事,因為以定義「匯率操作國」作為工具所能產生的實際意義並不大。一般而言,當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後,美國首先會與認定對像進行談判與溝通,敦促其解決幣值低估的問題,並告知對方美國總統有權對其採取行動。如果一年後對方沒有採取實質性動作,美國便將採取懲罰性措施。作為一個普遍現象,諸如韓國、中國台灣等國與地區都在美國發出了「匯率操縱國(地區)」的訊號後進行了積極的回應,因此,時至今日,美國也沒有因認定某國或地區為「匯率操縱國(地區)」而採取任何形式的貿易制裁行動。
華府變軟 轉為針對補貼政策
當然,包括中國在內,瑞士、日本、德國、中國台灣和韓國等國和地區至今還掛在美國「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上,而且美國總統也可以對認定「匯率操縱國」的三條標準進行修改,中國可能被再次認定為「匯率操縱國」。
不過,在對待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的問題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態度也開始變軟,由競選階段放出「上任後第一天就要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的狂言,到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改口稱要在人民幣匯率上「先與他們談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絕不會將「匯率操縱國」這一工具雪藏起來。《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顯示,特朗普已授權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制定一個新的變通策略,該策略不再將某一國或地區列為「匯率操縱國(地區)」,而是由美國商務部把任何國家或地區操縱匯率的行為定義為不公平補貼。該策略的創新之處就是將匯率跟貿易補貼等同起來,比起原來的反補貼、反傾銷等又多了爭議性;與此同時,反補貼完全是由美國企業向商務部提出申訴,市場化行為的自主選擇可以避免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正面對抗,進而減少貿易報復。要看到,反補貼申訴的主觀性很強,歷史上美國公司針對外國的進口補貼向美國商務部發起的反補貼申訴不計其數,一旦勝訴,美國商務部便會對有關進口商品徵收重稅。因此,針對美方將匯率「陣地戰」化整為零的策略,中方有必要調整貿易救濟思路,並形成系統性的防禦與制衡之策。
《中金網》報道了美國企業研究所網站2月16日的文章,中國「操縱」匯率其實給美國數百萬消費者和成千上萬的購買中國製造產品的美國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實惠,對美國經濟也有益。
對於美國來說,最好的情況是中國使用其勞力、資本和資源,生產諸如服裝、鞋類、家具、電子產品、玩具和家電等消費品,每年將這些價值2,500億美元的產品免費發給美國消費者。中國人還把另外價值2,500億美元的生產資料、原材料、零部件、工業用品、汽車零部件、機械和自然資源每年免費發給美國製造商和其他企業。
文章寫道,「不過,這種中國慷慨的極端形式現實中並不存在,所以還有一個次佳方案︰中國同意每年發給我們價值6,250億美元的消費和工業產品,但只收取5,000億,即給了我們20%的大折扣。」
而中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一種辦法就是壓低人民幣匯率,使入境美國的中國商品便宜20%。「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如果中國願意壓低貨幣價值,同時帶給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每年近1,250億美元的外援,美國還有甚麼好抱怨的。」
開戰與否 4月將會有定案
中國「操縱」匯率其實對數百萬美國消費者,尤其是低收入美國人民和購買中國產品的美國企業具有明顯的實惠,這兩個群體肯定不抱怨低價中國產品。迫使中國重估貨幣只會對一些與中國有競爭的美國製造企業有利。
文章最後總結道,美國人民不應該抱怨,反而應感謝中國通過估價過低的人民幣和估價過高的美元給美國人予以外援以及低廉的商品,它們一起每年為美國消費者和公司節省了數十億美元。
中美今時有沒有貿易戰就要看今年4月。因為按照《綜合貿易和競爭力法案》,美國財政部每年都會在4月和10月發布《國際貨幣和匯率政策報告》,提出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匯率評估結果,繼而圈定哪些國家為「匯率操縱國」。之後,美國國會據此通過決議對「匯率操縱國」採取如開徵高額關稅等系列懲罰措施。目前美國財政部認定「匯率操縱國」的三大標準取自2015年頒布的《貿易便利化和貿易執行法》︰一是被審查國對美國有超過200億美元(約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的貿易順差,二是被審查國經常帳戶順差佔其國GDP的比重超過3%,三是被審查國在12個月內累計外匯淨交易額(即為阻止本幣升值淨買入的外匯頭寸)超過GDP的2%。以上三條標準若同時具備,被審查國即被確認為「匯率操縱國」。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