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
不堪一撃的零售業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一場民主佔中運動,令本地零售業怨聲載道,尤其是高端零售業和一些小商戶,批判聲不絕。他們異口同聲將零售生意下跌歸咎於佔中運動,理據,不外乎佔中令自由行來港購物意慾和人數大減。不得不否認,確實對他們生意是帶來一點影響,影響有多大,我感受不到,因為我不是商戶老闆們;不過在經營學裏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如果只是一個黃金周假期的生意下滑,便足以打挎任何一間商店,恕我直言,這些商店應該早點關門大吉。
做生意,第一要知道的附帶條件就是風險,有賺有蝕,理所當然。風險來自那裏,是人為,也可以是自然,自然即是一些你預測不到的市場環境動盪。假設做嬰兒服飾生意,當出生率持續下降,生意自然有影響。做單一顧客對象生意,沒理由不知道這風險。之所以點解這麼多時裝品牌要多元化產品發展,例如男女裝、童裝、傢俱和美容護膚。看看曾頻臨破產的HMV,現在也積極推廣多元化產品。現在呼天搶地哭訴的商戶,全都集中在香港主要購物區,而一直以來都要靠自由行糊口,甚至要靠他們來支撐昂貴租金。我想問,有誰可保證國內自由行政策會50年不變?有誰可保證自由行不對香港生厭?想當年中英聯合聲明,不是保證香港會50年不變嗎?現在有否兌現,大家有目共睹。現在一場佔中運動,其實正好揭露了本地零售業的脆弱與不正常生態發展,以及本身潛在的巨大風險。
近兩三年,以至最近幾個月,都不斷有時裝品牌來港開新店,例如Phillip Treacy和Proenza Schouler都剛剛在九龍站Element商場插旗。港島區,銅鑼灣崇光百貨二樓亦大翻新改革,引入Alexander Wang、Stella McCartney、Alexander McQueen等潮流品牌駐場。而這些地方都是自由行經常出沒的購物熱點,品牌主攻的客源是本地客還是自由行,顯而易見吧。其實他們有沒有想過萬一本地自由行人數回到03年金融風暴前水平,將會有甚麼後果?現在想深一層,其實今次香港的政冶動盪,正好摑醒他們,反思做生意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就當上一課吧。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