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2014

有關建築的十個謬誤 (上)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馮永基

    馮永基

    熱愛建築及水墨,曾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十大傑出設計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藝術博物館、活化歷史建築、海濱事務等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西九發展委員會委員,為推動建築與水墨的毅行者。

    建人見緻

(一) 舊建築靚過新建築

  人們普遍對舊東西會認為是「老土」,惟獨對建築方面的觀感會先入為主,認定古建築一定靚過新建築。原因是,我們容易被古舊建築物上的工藝迷倒,認為難能可貴;反觀現代建築所崇尚的簡約設計,同樣講求精緻的工藝,卻不容易引起大眾共鳴。

 

(二) 香港沒有地標

  香港人對現代建築的審美標準,普遍認為方方正正的建築一定「唔慌靚」,曲線是特色,最大最高的,才是城市亮點,因而認定此地沒有可觀的地標。

會議展覽中心

特區政府總部(左)及匯豐銀行(右)

ICC(左)及IFC二期(右)

  非也,香港早已有太多地標,早期的有尖沙咀火車站鐘樓,現代的包括匯豐銀行、中國銀行、會議展覽中心、香港國際機場、特區政府總部、IFC及ICC構成的Hong Kong Gateway等,足以視為地標。

 

  從廣義上而言,地標應是市民廣泛認受具代表性的建築或空間。由於香港的發展快速,所謂地標層出不窮,新的抵消舊的,逐漸會混淆哪裏才算是香港地標。我不斷聽到市民期待在西九文化區要建地標式建築啊!現實是,無論西九文化區的設計怎樣標奇立異,還是敵不過同區一百一十八層ICC的鶴立鶏群。吊詭是,各地人眼中的香港地標很不同;上一代香港人的地標是海運大厦前的五枝旗杆,新一代人可能是地鐵站內的恆生銀行,內地人認為金紫荊廣場,菲律賓人最認識是皇后像廣場,西方人首選必然是蘭桂芳。最大的諷刺是,曾被特區政府奉為地標的「回歸柱」,卻早已被港人忘記得一乾二淨!

 

(三) 建築設計要配合風水

  香港人為求事事順利而愈趨迷信,加上傳媒推波助瀾,形成風水玄學大行其道。風水師經常以環境學來美化風水,各自以不合環境科學的論述來影響建築設計,幸好大學方面仍未把風水玄學引入建築學科。大部分建築師亦不理會,反而室內設計最受制於風水師,把單位的間格調動到啼笑皆非,反映這個自以為文明社會的畸形現象。

 

(四) 讀建築要有好的數學基礎

  修讀建築原來是不少年青人的夢想,競爭激烈,以致拿高分者獲取錄,講興趣其次,因此做成理科生較多進入建築學系。其實,建築學本身是講求藝術修為的一門技術學科,對其文化感興趣的同學,才較容易掌握設計的美學觀,不少理科生選了建築學系才知道格格不入,又捨不得轉系,那是誰的過錯?

 

(五) 讀建築要識繪畫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亦是藝術家,能畫能造。包浩斯建築理念更把有關應用的藝術綜合互補,所以手繪插圖是重要一環。今天,電腦科技發達,繪畫變得次要,建築學已走向專門化,若然我們沒有電腦繪圖的輔助,反而失去展示的能力。換然之,讀建築要學識繪畫,已非必然。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