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4/2018

真實的愛,只能靠內心真誠去建立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美籍猶太裔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一段話:

 

  「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集體——不愛德意志,不愛法蘭西,不愛美利堅,不愛工人階級,不愛這一切。我『只』愛我的朋友。」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生於1906年,1975年逝世。

 

  她原籍德國,身為一名猶太人,於1933年納粹時代離開德國,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法國,1937年被剝奪了德國公民身份,之後在1941年通過葡萄牙逃往美國,其後成為美國公民。

 

  漢娜‧鄂蘭以其關於極權主義的研究著稱西方思想界。我曾經介紹過她寫的《平凡的邪惡》這本書,在書中她追究與納粹合作的猶太人領袖─她說「猶太領導人的角色無疑是整個黑暗故事中最陰暗的一章」,這讓很多人批評她對猶太人沒有特殊的同情。對這種批評,她用上面引述的那段話回應。這段話直接而誠實地表達了真正的「愛」這種感情只會在個別人身上實現。所謂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階級、一個集體,其實都是不真實的。真實的愛,只發生在個別人的身上。

 

  漢娜‧鄂蘭將人與世界的關係徹底表達為「對話關係」。她認為依靠威權來消滅差異是沒有意義的,人的群體歸屬感並不能依靠政治或法律建立,而是依靠內心的真誠來建立,血統、種族等自然差異引發的衝突,得依靠文明本身來逐步解決,而不是依靠強制力消滅。無論是在怎樣的制度下,人的個體思考與倫理覺醒都是首要的。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