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2017
遇到挫折時,如何重新得到力量?
兩年前,Facebook 營運長(COO)桑德柏格遭逢喪夫之痛。在生命最黑暗悲慘的時刻,向她伸出援手的好友之一,是心理學教授格蘭特(Adam Grant)。桑德柏格在Facebook 上說,「他告訴我,我需要掌握三件對培養復原力至關重要的事,」這三件事包括:不把「自己」捲入其中、不把「永遠」捲入其中,以及不讓事情無止境擴大。
格蘭特今年35歲,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職教授,也是學生評價最高的老師,被稱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有人形容格蘭特是非典型的管理學者,他的演說同樣也非典型。
今年五月,猶他州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格蘭特向畢業生提出與過去的名人演講相反的教誨。台灣《天下》雜誌624期翻譯刊出了講詞。
他說,幾乎所有的畢業典禮演講都在談美德,也就是做人做事要依循的一些良善原則。人生一帆風順時,做個有美德的人很容易;但是當人生陷入低潮,你的價值觀就面臨考驗。
我們都面臨人生的各種挑戰:考試不及格、婚姻失敗、比賽輸球、親人過世等,復原力(Resilience)讓我們得以度過這些考驗。而復原力的關鍵在於,當遇到挫折,我們如何找到力量,堅持初衷?有人統計過,「慷慨助人」、「真實不作假」、「堅持不懈」,是畢業典禮演講最常被提到的三種美德。但怎樣才能堅守這些美德呢?
當你對人性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才能保持慷慨助人的熱情;當別人對你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才能做真實的自己;而當你對自己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堅持不懈。
美德就像維他命,對健康很重要,但吃多了就不好。美德要在過與不及之間,找到平衡。就像幽默,少了會很枯燥,太多又顯得愚蠢;就像驕傲,少了讓人懦弱,多了變成自戀。
第一個美德「慷慨助人」,這是畢業典禮演說最常見的主題。但是太過熱心助人,可能會讓你精疲力竭。以教師為例,我們都推崇那些誨人不倦、無私付出的老師,然而研究卻發現,最樂於幫助學生的老師,往往因為過勞,反而影響教學,使學生的測驗成績變差。教學成效最好的老師,雖然同樣很關心學生,但就像搭飛機的人都會被告知:「幫助別人之前,你必須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他們懂得自我保護,不會因為來者不拒而過勞。聽起來有點自私,但這樣反而能幫助更多人。
因此,第一個啟示:幫助別人,但不要犧牲你自己。
第二個高人氣美德是「忠於自己」,這也是畢業典禮演說常見的主題。做人當然要真誠,不應該欺騙自己。
他說:念研究所時,有個教書的朋友請他代課,他向來很怕公開演講,但為了幫忙還是答應了。上完課,他請學生填寫問卷,看自己教得怎樣。結果非常殘酷,一位學生寫道:你上課太緊張了,緊張到讓全班都開始顫抖。真實的他,非常不喜歡公開演講,但是從那時起,他開始自願替其他老師代課,因為這是進步的唯一方法。他並沒有忠於原來的我,而是忠於那個想要進步、想要在講台上很自在的我。
這就是第二個啟示:做真實的自己,但不要因此阻礙自我的成長機會。
第三個美德「堅毅」,即永不放棄。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JK羅琳曾多次被出版社退稿,連儂和麥卡尼曾被樂評家揶揄「吉他樂團已經不流行了」;當年他們如果因此放棄,今天我們就不會有《哈利波特》和披頭四。
這些名人因為不肯放棄而成功,可是,有成千上萬的作家、音樂人和創業家,卻因為不肯放棄而失敗。
他說自己從小熱愛運動,每天花幾個小時練習投籃。小學六年級時,他沒選上籃球校隊,就去參加籃球營,拼了命練習,結果,七年級、八年級的校隊都沒有他。升高中時,他身高不到五英尺,這時他才幡然覺悟,是該放棄籃球了。
然後,他決定改學跳水。第一天上課,教練就說他走路像科學怪人,長得又矮,但是沒關係,他說跳水其實很適合打籃球太矮、跑田徑太慢、打美式足球又太弱的人來學。他後來兩度進入青少年奧林匹克全美資格賽,還參加大學校際比賽。
他說,這段經驗讓他領悟,「永不放棄」是很糟糕的建議。因為有時候,放棄反而是一種美德。堅毅並不是要你「持續去做失敗的事」,而是「在第一和第二個計劃都失敗時,拓展你對夢想的定義,並找到新的方法來實現夢想,」就像當年,他放棄打NBA的美夢,但他不必放棄成為運動員的夢想。
有時,復原力來自於鼓起勇氣,承認自己的缺陷。第三個啟示:不要放棄你的價值,但要願意放棄你的計劃。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成功又有復原力,就要學會在慷慨助人、忠於自己和堅持不懈這些美德中,找到剛剛好的平衡點。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