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2016

50位作家寫下世界50個窗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這是一本由世界50位作家寫的短文集合成的精美書籍,書名叫:《窗:50位作家,50種觀點》。50位作家寫的題目都是「窗」,多是他們居處的窗,或是寫作地點的窗。講窗外所見,講他們對窗的體念、感想,或其他。

 

  編輯者是意大利建築師、作家、插畫家馬帝歐.佩里柯利(Matteo Pericoli)。

 

  佩里柯利寫了第一篇<世界窗景>,他說他在紐約一個公寓住了十年,等到要搬離時,才猛然發現窗外那些樓宇錯落排列,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對紐約這城市最熟悉的印象,而且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他納悶自己怎麼過去沒有多加留意窗外的景色。這疏忽讓他不禁尋思,我們如何體驗與感知窗外的一切。說到底就是,我們如何體驗與感知生活。

 

  他最後寫道:「經過這些年,我終於學會在窗前停留更久一點,也往往會思索著,假使我擁有那些窗景,我會有甚麼感受?它們會如何影響我?如果我天天看著那些樓宇或樹木或船隻經過,我會有所不同嗎?我慢慢體會到,一扇窗終究不僅僅是與外在世界接觸或分隔的界面,它也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向內的凝視,投射回到我們自身的生活。」

 

  於是從2004年起,他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素描一幅幅窗景。他後來發現許多作家和他有類似的處境:在書桌前一坐就是數小時,所以他們若不是把書桌擺在靠窗的位置,盡可能飽覽風景,就是刻意避開窗景。於是他邀請作家們以文字描述他們的窗。

 

  這就是2010年起在《紐約時報》發表以及後續刊在《巴黎每日評論》裏的「世界窗景」系列的發想與初衷:描繪全世界作家的窗,並附上他們的一段文字——線條和文字透過有形的觀看角度結合在一起。這本書裏的五十幅素描,每一幅都提供了一座觀景臺,也可以說是一個「視野」,讓你在五十趟的環遊世界行旅中歇息和沉思。

 

  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多半置身都市,而且待在室內居多,對於外在世界的察覺,大抵經由牆上的一扇扇玻璃窗,也多虧有這一扇扇窗口。

 

  本書裏的五十幅窗景,每一幅都用黑白素描記錄下來,並以簡短的文字帶領你來到某個陌生的城市,企圖在觀望大千世界的同時,折射出每位作家的心靈世界,提醒著我們,日常所見的事物無不深深織入自我的底層。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伊斯坦堡窗景:

 

  「過去五十年來,我從伊斯坦堡住家的窗戶望出去,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致。左邊是亞洲,中間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窗口向著馬爾瑪拉海,以及五十八年來我每年夏天都會造訪的島嶼。右邊通往金角灣和伊斯坦堡居民口中的舊城(歐洲)……我部分的心思總忙著徜徉在那風景裏,跟著海鷗翱翔、樹梢搖擺和光影遊移,跟著船隻出海,以確認這世界總在那裡,始終迷人有趣,永遠挑戰著你去書寫它:一種讓寫作者繼續寫下去,讀者繼續讀下去的篤定感。」

 

  曾獲多項文學獎的德國作家丹尼爾‧凱曼(Daniel Kehlmann)的柏林居處:

 

  「我設法不注意那窗景。當我在書桌前,總是背對窗。當我抬頭,我只看見書脊沿著書架羅列。窗外的觀光客多半拍『眼淚之宮』,也就是坐落在從前東、西柏林邊境的一棟玻璃檢查哨……最重要的東西是相機拍不到的:柏林圍牆曾經矗立的那一道隱形的線,『消失』無法被捕捉,最先進的相機也無能為力,因此觀光客只能舉起相機對著新大樓灰灰的立體,對著一排排一模一樣的窗戶按快門,而其中一扇,在靠近屋頂的高處,始終開著,窗後有個朦朧身影急速轉身,回到他的書桌前繼續工作。」

 

  被稱為日本文壇老頑童的作家村上龍的東京窗外:

 

  「我通常在東京新宿的一棟高聳的飯店裏寫作。從我房裏的窗戶看出去,可以看見新的摩天樓和大公園。看著那棟摩天樓,我會想到來不及看到它蓋好便過世的人。每回看到它,我就想到一句老生常談:人一旦死了,就沒有新鮮事可看了。很多流浪者住在那座大公園裏。藍色防水布搭起來的簡陋棲身所散布各處,但是從這窗你只看到綠色樹海。」

 

  《窗》這本書的前面,還有幾篇台灣作者寫的「窗」,說「窗內,窗外,有他們的故事,也有我自己的……」。其中一位紅酒名家楊子葆說:

 

  「現代漢語習慣性地使用『窗戶』這個詞,但『窗』與『戶』原本指涉的,其實是迥然不同的建築元素。『戶』本意是『門』,門是進出的通道,窗只提供光線與視線穿透的機會,卻因此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想像。」

 

  他認為車窗是「最美的窗景,從移動的公共交通工具車窗向外看。我們待在有限但依然公共的旅行空間裏,卻望向更大而彷彿無限的公共空間,視線隨著自由意志而移轉,同時也隨著車輛動線而流轉。旅人們不介入地,遠距離地欣賞流動的地景,以及外面世界裏那些人們的奔波活動。……車窗景致比家中窗景更有趣,因為它流動變化,有更多意外,更多驚喜,或者失落。」

 

  《窗》這本書的裝幀、插圖非常精美,每一篇短文也精緻可讀。帶著旅行,幾分鐘就讀完一篇,卻能令你反覆回味。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窗:50位作家,50種觀點》

作者:馬帝歐.佩里柯利

由   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