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015

美國的黃絲帶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去年香港社會出現黃絲帶與藍絲帶的爭議。今天不是講香港的絲帶,而是介紹美國的黃絲帶故事,這故事刊登在《今天Today》一書中。

 

  黃絲帶傳統起源於十九世紀美國,有些軍人的妻子會在頭髮上綁黃絲帶,作為想念在軍中的丈夫的象徵。

 

  1971年10月14日,《紐約郵報》刊登了作家彼得•漢米爾(peter Hamill)寫的一個故事。一位因破產而坐牢的丈夫,在刑滿出獄前夕,擔心家鄉的妻子無法接受他,就給妻子寫了封信,說如果接納他,請妻子在他出獄回家那天,在家門那棵老橡樹上,繫上一條黃絲帶。如果他沒有看到黃絲帶,他會默默離開。出獄那天,他坐上巴士,心裏忐忑不安,他把自己的事告訴同車的一群大學生,拜託他們幫忙看看橡樹上有沒有黃絲帶,因為他緊張到沒有勇氣張開眼看。巴士慢慢駛近他家,突然車上爆出一陣歡呼聲,學生們叫他快看,他熱淚湧出,因為看到老橡樹上飄著上百條黃絲帶。

 

  漢米爾寫了這故事,最大的迴響是出現了一首歌《老橡樹上的黃絲帶》(Tie a Yellow Ribbon Roung the Old Oak Tree),電台熱播,專輯上市三週,就賣出三百萬張。現在,在網上仍可以找到這首歌來聽。從此,繫黃絲帶就成為希望遠方親人回家的象徵。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