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14
《紅Van》不能太快下定論
陳果改編由Pizza所寫的、高登人氣網絡小說,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在未開畫之前,早已受到不少關注。「我們的香港,已經不存在」、「大家不要再假裝說一切正常,我想,大家是時候停一停,面對我們見到的現實」等對白,均道出香港人現正面對的窘境,打中香港人的心,自然觸發入場的欲望。然而,在未知能否收到3000萬再去拍續集之前,網上的觀影感反應兩極,我則認為還好,畢竟整個故事都還未完整,不能太快下定論,因此我還期待續集,把謎底解開。
主要情節講述一架由旺角搭去大埔的小巴,在離開獅子山隧道之後,世界變成空無一人,只有車上17個人,和外界失去聯繫,接連遇上的突然死亡事件,以及遇到講日文的面具人。小說劇情緊湊富懸疑感,惟疑團一謎未完一謎又起,縱使Pizza寫了「The Fact」的章節解謎,都被讀者認為爛尾之作。因此,在上映之前,不少人都好奇陳果會如何改寫結局,可惜電影只改編了小說的上集,拋下一堆謎團,但半個謎底都沒有揭開,電影採開放式的結局,是令人埋怨之聲不絕的主因。
過多的政治隱喻
小說以游梓池第一身作敍述,讓讀者可以完全投入角色,增添懸疑感,對主角無關重要的角色不需著墨太多,使劇情推進來得緊湊。電影則以第三身的敍述,把觀眾放在旁觀者的角色,猶如我們都坐在同一架紅Van上,再加上取景是熟悉、而真正我們生活上碰見的香港,公路、茶餐廳、高登、Candy Crush等,而非IFC、金舖、藥房等地,縮窄觀眾和「末日」的距離感。
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如果以小巴比喻香港,小巴上的乘客是代表著不同的香港人,特別一套含有強烈政治隱喻的電影,表現出香港人的焦慮,播字幕前的一段說話更把話點出來。電影很貪心又很重細節,故不少諷刺政治的事猶如打遊擊,亦模糊了故事的主線,用對白講又太過流於表面。雖然電影花了不少力氣去用細節表達出來,但一下子很難完全能接收得到,還需時間去沉澱。戰線太多,惜偏離故事線和沒有連貫。
社會法律不再重要?
本欄盡可能不劇透,但今回有點例外,很想在此討論其中一幕。如閣下還未觀看電影,請無視這一段,直接跳到「我是分隔線‧完」的部分,繼續收看。
───我是分隔線────
相比於政治隱喻,電影裏所刻劃的人性更令人著迷。進入無人之境的大埔,猶如是《漂流教室》的境界,正如惠英紅所飾演的神婆說,「所謂社會法律、仁義道德,在這一個世界已經不存在」。
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世界。LV女首先發病死亡,其中一個飛機昱認為上世界末日的實驗課,由強姦LV女變成姦屍,倫理盡失。在無政府的狀態下,公審著飛機昱,並每人向他插一刀的私刑,即使不同意的角色,如三個「春代」,在群眾壓力下仍要下手,不致死不方休,以情緒驅動、而快速執行的私刑(神婆更是以「湊熱鬧式」的態度去行刑),可見人治的可怕,更顯法治和程序的可貴。
當中還牽涉幾個人殺人、或見死不救的事件,在社會法律、仁義道德和生命受威脅時,又應該如何抉擇和平衡?
───我是分隔線‧完────
林雪,你係得嘅
在閱讀小說期間,對於小巴司機的市井和懦弱的性格,在幻想期間,早已把司機的角色想像為林雪。確實,林雪演活了小巴司機的角色,是眾演員最突出的一個。
偽文青推薦指數: ★★★☆☆ (難以定類型的電影,因為它集合了各種元素)
電影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