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22

ArtInvest:怎看施政報告的文化藝術政策?如何維持香港藝術品交易重鎮的地位?藝術品投資者最需要甚麼?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Bosco Hong、Helena Hau

    Bosco Hong、Helena Hau

    一個不談風花雪月,只談藝術投資的節目。

    主持:Helena Hau | DIVA Channel Assistant Managing Content Editor
    嘉賓:Bosco Hong | Founder & CEO of Artillector

    節目請來Bosco Hong和大家一起緊貼最新的藝術市場走勢和熱話,包括各大拍賣會的拍賣記錄和正在崛起的新晉藝術家,由此觀察和分析藝術家在市場的走勢和需求,以及分享在購藏藝術品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Artillector 為一所以藝術收藏投資為主導的投資公司,未來亦將涉及藝術品保險及藝術相關的法律事宜。

    Bosco Hong YouTube

    ArtInvest

    逢周三晚上9時更新

H:Helena

B:Bosco

 

  B:施政報告出爐後其實都收到朋友提問,相關的政策到底會否影響香港成為藝術品交易重鎮的地位。我們分享的是藝術品投資,我經常都認為一些新聞或者消息應該沉澱一段時間才作出意見及分析,雖然未必能夠達到現今期望的即時資訊速度,但沉澱過後的分析,多數會比較客觀,所以點解隔到今個星期才分享我對施政報告關於藝術方面的看法。

 

  B:不同種類的藝術品交易,始終在自己屋企最好,如果越了洋,怎麼都會有運費的產生,還有相關法規又不同,稅項處理需要時間,而最大問題是匯率,一個差額可能都會影響未來盈利的可能性。講真,施政報告關於藝術的重點都是在於如何培育香港藝術家,對於怎麼維持香港繼續成為全球三大交易市場的策略則沒有明確指示。當然本身香港的低稅制環境可以吸引到外國畫廊在香港作為基地處理交易,這個則是財政預算則重的地方,而不是施政報告應該注視。

 

  B:雖然施政報告有提及香港已經成為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好一段日子,而且有提及 Art Basel 等國際藝術博覽會等,但宏觀整個施政報告關於藝術的主題,全部都是圍繞怎樣將香港或者中華文化向外推廣,極少筆墨形容怎樣將外國的藝術帶到香港甚至中國大陸。講真有幾多拍賣或者畫廊交易的藝術品,是由香港的藝術家創作?或者應該咁講,香港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的第二大交易市場,香港藝術家佔據成交額了當中的幾多的百分比?

 

  H:是的,就算Art Basel、大拍賣行春秋二拍的交易基本上都是外國藝術家為主,這個很明顯是因為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的角色兼免稅的優勢而來,其實毫無疑問;雖然甚少筆墨提及怎樣將外國藝術帶來香港,但我個人認為,因為都已成氣候,我反而比較關注,比如疫情這三年,這些特殊情況下的應對,當然三年已經過了,如果再有些特殊的情況,是不是能有一些更好的處理手法呢?回到關於將外國藝術帶到香港這件事,你覺得有甚麼需要留意呢?

 

  B:對於全球收藏家,或者從事藝術品投資的人來講,藝術品的儲存空間是最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在香港如果從此藝術品投資的話,需要一個頗大及合適的空間收藏藝術品。但香港全球最著名的問題就是土地問題。寸金尺土的香港,如果要有一個合適的空間儲存返收藏品,每個月所需要耗費的資金非常可觀。

 

  B:當然並不是說政府直接出錢資助收藏家儲存藝術作品,但這的確是問題所在。到底有沒有甚麼政策可以減輕到這個問題,讓很多在香港出售後的藝術作品繼續停留在香港這個地方,在這裏管理,促使藝術品未來再次在香港交易呢?

 

  B:另外就是我經常提到的保險問題。我之前曾經有嘗試過將一些北歐皇室的收藏品帶到香港展覽,希望促進現在經常所說的中外文化交流。但是當去到討論保險的事宜,雖然瑞典政府有提供相應的資助補貼保險需要,更多是需要作為借取收藏品的一方提供。所牽涉的保險金額根本不可能獨自支撐,不過香港政府似乎並沒有相應的資助可以申請。雖然我有樣的Network,但根本冇可能有超級富豪的財政能力,在不求回報下,提供近乎難以承受保費。最終成件事只可以推倒,不可能實現。

 

  H:確實,我覺得一件事要成事,需要很多不同面向的支持,比如報告中提出「文化設施10年發展藍圖」,目標在未來10年增建4間新博物館至19間,並且會增建表演場地。個人認為,配套設施固然重要,但是否有硬件就代表文化氣息增加了呢?當然,硬件可能是基本,但亦都需要很多其他因素配合,正如你剛剛提及的大至政策、制度、教育培育問題、細至生活的社區推廣等等,說到這裏,想推介大家看一本書,是茹國烈寫的《城市如何文化》,我覺得都好值得參考。

 

  B:回應你剛剛提及的問題,政府要跑KPI,最方便就是起多點東西,那就不用顧慮太多其他。我經常都話如果你想在別的國家展示香港的藝術家作品,首先你也要提供相應的渠道,讓對方也能夠在香港展出,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之下別人才會想同你合作。如果每次只是說如何將自己的東西輸出海外,除非自己的東西非常之具有價值,否則別人真的睬你都傻。

 

  H:你講到文化輸出,我覺得另外有一點也挺有趣,報告中有提及推廣香港流行文化,包括舉辦流行文化節,重點推介1960至1990年代的殿堂級歌手,張國榮、梅艷芳、許冠傑等。首先,我不否認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甚至十分之iconic的人物,但香港流行文化是否只是停留在60年代至90年代呢?90年代之後又如何呢?但可不可以廣闊一些呢?有個延續性……這位覺得挺有趣。

 

  B:沒錯!這次施政報告提出關於藝術發展的政策,其實都是舊酒新瓶,而且還是舊酒舊瓶,到底會有多大的可能實現呢?的而且確需要拭目以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拜登宣布競逐連任,若民主黨讓賀錦麗代替參選會否有效爭取選票?►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