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批評義舉 是非不分
早前有位校長借錢予去錯試場的考生,乘的士趕赴鄰近試場應考,這個義行雖獲社會普遍讚揚,但仍有人質疑他影響了考試的公正。如果批評者並非譁眾取寵而故作驚人言論,社會就應正視,為何連這樣一件道理分明的事也會遭人曲解及批評。
考試對學生是頭等大事,助他們一把為何不可?
借錢予青少年學生趕往另一試場應考,原本是任何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應有之義,但學生絕不應視此為理所當然,以為去錯試場就必會獲校長、老師施予援手。不過,香港這件近來少有、值得傳揚的好人好事,有人卻在網上發文批評校長「只顯示了人情一面,但沒有顯示了為教育界把關的應有責任。」理由是:一、校長妨礙「考試公正」;二、DSE是要考出精英,考生掌握不好時間就沒有藉口(要求應考,求取好成績,從而成為「精英」)。
「為教育界把關」涉及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很明顯,批評者已把教育和考試混為一談,以為要求教育工作者只須守好考試這個「關」,就是守住了教育志業的底綫,這是一錯;此外,原來他的「把關」就是要扼殺任何稍有差池考生的補救機會,這是再錯。不過,批評者最大的謬誤是指那位校長「妨礙考試公正」。
考試的公正應見諸統一的應考內容(試題)、時間、評核準則及試場配備等,而不是要求所有考生都要以相同條件,到達試場應考。此外,「DSE是要考出精英」,而做精英的先決條件是要掌握好時間,這類似是而非的觀點並非事實,因為考得好並不代表就是精英,何況那位考生只是去錯試場,哪有「精英」會預留時間自我折騰?
今時不少人會用公正、公平、公義等去為自己一些自我膨脹、個人鑽牛角尖的言論或行為解釋,直至引發了連串問題及矛盾,像今次批評的理據,就自以為求公平而迷失了思考,也失去了人應有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而被人譏為涼薄。
好人好事雖遭質疑,應不至令人有「好人難做」的感覺,但批評背後所持的價值觀則令人擔憂:一、急人之難,有考生遇到困難或意外,適時施予援手是對其他考生不公,也會影響考試的公正?那麼,幫助弱勢社群或不幸人士又是否破壞了社會的公平?二、DSE考得好成績就是精英,抹殺了成功、精英的定義和其他可能性,還誤以為考試(成績)是主、教育為次,本末倒置,令人失望。三、考試被視為生存遊戲真人騷,令人以為是「你死我亡」、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當有任何人,當校長、老師關心或幫助一些處於劣勢的同輩時,就被指為破壞了社會規範,在一些人的觀念中,精英更不可犯錯,即使那些只是無心之失,而非罪惡之錯,都不能容忍。
借「公正」為名,令自己言行合理化;視任何事情都只有「你輸我贏」的對立,而沒有「雙贏」的妥協;人人「公義」化身,只懂弱肉強食,香港就勢必會在矛盾和對立中沉淪。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