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7Text: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葉文祺、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唐嘉逸
青年上流?首要「上樓」
近30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上升了差不多三倍,而政府資助大學學位亦以倍數增加。經濟繁榮,大學畢業生仿似是最大的得益者,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有團體曾經就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作詳細研究。該研究比較6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工資,得出以下數個重點。首先,不論年齡層,扣除通脹後年代愈早的大學畢業生在剛畢業後的工資愈高。換句話說,大學畢業生工資的購買力逐年下降。第二,新一代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增長比不上上一代。第三,若以樓價指數調整,在80年代以後出生的大學生的實質工資在畢業後的5年出現負增長。
有人會說,過去30年政府資助大學學位增加,大學畢業生之間競爭大了,其工資自然相對下降。對此,該研究嘗試以大學畢業生90年代百分位數收入作對比,但發現就算只看最精英的1成大學生,以上結果仍然成立。
當然,研究結果有其局限。首先該研究並非採用縱向數據(longitudinal data),即數據並非紀錄同一人在不同時期的經濟狀況。這表示數據顯示為同年代的人其組成部分其實可能已因移民、教育程度轉變、死亡等因素而改變。其次,上一代大學生收入增長較高很可能只是因為當時經濟增長較高。由1982-1991年,香港的實質生產總值按年上升6.4%,但由2002-2011年,同樣數字卻只有4.6%。在60至7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可以說是幸運的一群,他們乘著經濟高速發展,出現大量新增職位,以及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畢業後便立即享受較高的工資及往後的工資增長。在80至9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卻沒有那麼幸運。
筆者認為以上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第三點,即「若以樓價指數調整,在80年代以後出生的大學生的實質工資在畢業後的5年出現負增長」。
這點出青年上流的問題最後其實都是置業的問題。上一代人乘著經濟增長,在樓價處於低位時置業。之後,在樓價急升時,享受龐大的資產增值。相反,年輕一代的大學生除了面對以上提到的問題,他們工資的購買力更被不斷上升的樓價所蠶食。事實上,近十多年港人的工資增長大幅落後於樓價升幅。(圖一)面對高昂的樓價及首期,上樓對他們來說是遙遙無期。最近10年,本港的自置居所比率持續下跌,由2006年的53%跌至2016年的48%。眼白白看著上一代人的資產不斷升值,自己卻連踏上置業的階梯都不能,對社會當然不滿。
正本清源,協助青年上流的重點在於協助青年上樓,讓他們得以享受置業帶來的資產升值。既然他們同樣對香港經濟作出貢獻,又豈能只讓有樓階層享受經濟繁榮的紅利?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