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7-14

南海裁決罔顧歷史

  南海仲裁法庭於7月12日在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宣佈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裁決。一如所料,仲裁法院全面否定中國長期堅持的「9段線」內對南海海域和島礁擁有的歷史權利。

 

  數百年來,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為這片海洋權益爭吵不休,局勢在最近幾年愈趨激烈。中國大陸、台灣、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都主張在此海域擁有不同權益。

 

  南海爭議主要是圍繞著領海,以及南海水域內兩大群島——南沙和西沙。這兩大島礁雖然大多數無人居住,但其周邊蘊藏豐富天然資源。目前該區域缺乏詳細勘探,主要是憑比鄰區域所有礦藏來推算出該海域內的資源庫存。另外,南海也是國際主要航運線路,更是區內漁民賴以為生的捕撈區域。

 

  其實早在1947年,仍未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發表 《南海諸島位置圖》,該圖顯示有11段斷續的國界線,其中西沙、南沙、中沙完全在中國領土範圍之內。這張圖也同時成為其後台灣政府對南海主權主張的基礎。

 

  在1953年,中國由總理周恩來主動移除「11段線」當中的北部灣兩線,最終成為現今北京當局所主張的「9段線」。至於「9段線」的法律涵義,便有所謂「國界線」、「歷史性水域線」、「歷史性權利線」、「島嶼範圍線」等解釋。

 

  根據亞洲史學家王賡武(前香港大學校長),9段線最早是在19和20世紀由日本歷史學者白眉初所劃定的南中國海界線,隨後在1947年由中華民國採用,並接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承續使用並無更改。

 

  到了2014年3月,菲律賓正式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交備忘錄,以決定北京主張的9段線是否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有法律依據。結果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作出了今次的南海裁決。

 

  從歷史上看,越南聲稱,中國在1940年代之前從未宣稱對南海有關島礁擁有主權,而越南早於17世紀起已有效管治黃沙與長沙群島。這顯然是胡說,且是對歷史的無知。中國有大量歷史文獻證明,南海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是中國人最先發現、命名和開發使用的。

 

  例如《漢書.地理志》便記載了中國人最早從徐聞、合浦,即現在的廣東、廣西沿海地區兩個港口,沿著海路到南海諸從事捕撈,且與當時的東南亞那些國家建立起外交關係。又如東晉時期的《法顯傳》,記述了高僧法顯從斯里蘭卡沿海路回中國的歷程,內中也記載了很多有關南海諸島的情形。

 

  唐代以後的中國史書有關南海的記載更多。例如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述及安南、占城、三佛齊、爪哇等南海諸邊國家的地理、人文及風土物產。此外,元朝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載了從澎湖、台灣到南海等二百多個地區和島嶼。及至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對南海諸島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按今天《國際法》的標準,已可說是在南海宣示過主權。

 

  總而言之,南海主權屬於中國,鐵證如山,這次海牙法院的裁決完全罔顧歷史。幸好這個法院只是一隻無牙老虎,其裁決對超級大國全無約束力,中國可以不用理會。今日世界已走向拳頭政治,誰的實力最強,誰便最有話語權。南海之爭,不是中、菲,而是中、美,菲律賓不過是美國的一只棋而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