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1-13

食物篇:牛油方包的秘密(上)

  如果朝早你是去茶餐廳吃A、B、C或D餐的話,你一定不會對這個牛油方包這幾個字感到陌生。

 

  牛油方包裏的牛油其實一點牛油也沒有,那個牛油的全名其實叫人造牛油(Margarine)。如果你會留意茶餐廳水吧桌上長期會放置一大罐紅色的東東,不用蓋上蓋子,不用冷藏,但又長期沒有螞蟻老鼠光顧的,就是人造牛油了。

 

  記得在我七、八歳之時,大約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電視廣告會推廣食用植物牛油比較健康。因為不是動物性脂肪,零膽固醇,而且香軟幼滑,不像傳統鲜牛油般需要解凍才能變軟。而這些人造牛油的生產商亦成功進軍了西餅麵包店,取代了傳統豬油作為製作西餅蛋糕麵包的原料。這個秘密原本一直相安無事,直到十多年前,歐美大量研究顯示人造牛油裏所含有的反式脂肪(Trans Fat) 會大大引發冠心病和血壓高等症狀。

 

 

  要理解為甚麼會有這個情況,就必須要讓我們看看甚麼是人造牛油的原材料。以下是人造牛油的成份列明:氫化棕櫚油、脫脂奶粉/植物蛋白、乳化劑、食鹽、防腐劑、色素、香味劑、抗氧化劑。首先,第一樣,棕櫚油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工業用油。透過大量砍伐原始森林而種植的。生產商為了要讓棕櫚油能夠模仿鲜牛油的質感與香氣,就會將棕櫚油用一個叫做氫化過程(Hydrogenated Process) 加工。使原來流質的棕櫚油變成固體。這個過程除了常見於人造牛油的生產也常用於花生醬的生產。這是為甚麼從前買到的花生醬會用一層花生油浮面,而現在普遍在超市出售的花生醬,油醬也不會分離就是這個原因。原來植物油裏的化學份子經過氫化之後會變成逆向。當人們進食以後,這些逆向脂肪就會讓血管收窄,繼而大大增加血壓高和冠心病等機會。

 

  如果大家有看食物標籤的習慣,就會知道大部分會使用人造牛油作為食品生產原料的公司也會在產品包裝的當眼處寫上不含反式脂肪或是低反式脂肪。*原來並非真的不含的! 我也有看食物標籤的習慣,但是那個營養分析表從來不是重點。正如生產三聚氰安奶粉的生產商是為了符合營養分析的要求才會加入人工蛋白質。所以那個分析表是沒有意思,因為它不會告訴我們原料是否真實。相反,我會仔細看清楚成份列明。看看是否有我讀不懂的成份。然後就會問自己,我需要進食這個嗎?答案不一定是否定的。我發現,當我感到工作壓力很大,就會很想吃薯片。那麼我就會吃得很高興和暢快。研究顯示,情緒良好才是身體排毒功能運作暢順的關鍵。當然,那只是包括如果我們能夠在生活飲食中八成的食物也是真實的。如果能辦到,身體是有能力排出那兩成的垃圾食物。

 

  如果你是每天光顧茶餐廳的話,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你是可以向伙計爭取把人造牛油改成鮮牛油,不過要加兩蚊。

 

  當我們有能力看清楚背後食物的真相,會發現其實並非那麼無力。如果我們多點關心食物的源頭,其實能夠改善的空間不是沒有的。

 

  本周五1月16日7-9PM,我會在上環Radiance 中心親身分享其他更多個人化飲食的秘密。詳情請瀏覽:BellaVita貝拉的美好生活Facebook專頁

 

  到時見!:D

 

*延伸閱讀:《降低食物中糖和脂肪含量的業界指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勒索任何關係均有機會發生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循環?► 即睇

更多Bella vita 美好生活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健康小tips #識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