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1-19

破綻在於極端化的邏輯

  香港從來都是地少、山多、人更多,幾十年來好些大型建設,亦曾經涉及大量土地,當中有不少更本屬鄉郊性質的用地。為甚麼當年要發展就計劃暢順,現在卻又幾乎都要處處受阻?

 

  歸根究柢,癥結在於出師有名與否之別。玫瑰園就是新機場、新市鎮就是幾個詳盡配套的大規模建設計劃,自給自足的小城市;但自回歸後,香港政府大命題一大堆,但從來沒有多一個新市鎮的構思,來來去去就是說住屋供應不足,市民眼睛是雪亮等等。

 

  如果當局早有一套完善、而且具備吸引力的新市鎮建設計劃,並且點名要向那一個郊野公園開刀,問題討論或者有可能稍作推前一步。可是,由頭到尾,當局將討論邏輯推向極端化,形同說成沒有開發郊野公園土地,就等於沒有住屋新供應,這某程度上,變相就是大陷阱中的大破綻。

 

  香港土地需求大,但從來都是由價格因素帶動而成,旺市有需求,淡市卻近乎零成交。人人預示樓價要跌,但甲級寫字樓市場卻一片好景,中資湧入,連個別中小型內地銀行都要插旗中環,假以時日,用政府的思維方式,是否等同要將維港全面填海,連貫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否則的話,租金急升,營商成本大增,香港經濟難保不會就此進入漫長衰退?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機管局獎勵航空公司增往來香港航線,措施能有效推動航空業復常?► 立即投票

更多留給囝囝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