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5/05/2014

米洛的維納斯

 

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

希臘大理石雕塑 成於公元前120年左右 高2.02米

1820年在希臘米洛島發現 1821年法王路易十八世藏

現展於羅浮宮敘利翼第七室

 

  自1820年被一農民偶然發現後,這座斷臂女神像一直吸引藝術史家的注意,提出許多不同的猜測。首先是名字,是美神? 希臘文是Aphrodite,羅馬人用拉丁文,是Venus,維納斯,美神或愛神。也可能是海神(Amphitrite),米洛人拜的海神。由於雙臂不見了,無法肯定是屬那種符號的表達,現一般多稱為維納斯愛神像。不知從何時起,它被列為羅浮宮三寶之一。其實,羅浮宮內件件都是寶,絕非用一二三可以概括。

 

 

  1815年,拿破崙戰敗後,許多從意大利博物館搶回羅浮宮的珍寶要歸還原主,一下子,羅浮宮變得空洞洞的,在此刻獲得這尊精美石雕,法國上上下下知識界,美術界人士都不約而同地稱之為「寶」。就這樣就流傳下來羅浮之寶的說法。若我們客觀地在展廳巡視一下,可以發現很多其它頗動人的作品,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米洛維納斯是具很強吸引力的。

 

  有種更神化的說法,說它的比例合乎黃金比率,而黃金率就是美的標準。美,那裏可以有寫得下來的公程式呢! 這不過是希臘人喜歡用數字化去掌握事理,同時他們也非常愛美,故自然發展出一套用數字表達美的公程式。你信嗎?我就不信有這種方程式的存在。美是無法用任何語言去述說的,包括數學在內。我們不妨直接去欣賞它,或她。

 

  在發現它時,手臂找不到。整座雕塑是用兩塊石合成,其它肢體部分,如頭部、腿、臂及腳都是造好後拼合的,在希臘,這種方法很流行。原雕像是附上彩色的,現在我們看慣畫室中的白石膏像,以為希臘雕塑是無色的,其實不然。

 

  藝術史家傾向認為它是更早(可能達至公元前四世紀)雕塑的臨摹品,或借原意再自由創作。希臘人的臨摹並非今日我們的高倣的觀念。臨摹不低於創作。純創新的製作是很少有的。現有意大利博物館有不少類似維納斯同類造形塑像,時期都比羅浮宮這「寶」更早。

 

 

  我通常請團友用矛盾的統一的眼光去欣賞這作品。從右邊看,她像企直,但左邊腰彎曲,有動感,靜與動同時存在;上身滑順的線條和下身帳幕式的裙也成對立的統一;甚至可以說,身體的軟肉及石的硬感的統一也是矛盾地結合在一起。

 

 

  留意他的面容,像男性而非我們心中要求的女性面容。難道,從形式地講,矛盾的統一不就是美的所在嗎?至於身軀高度,比常人為高,而頭部跟整身軀比例是1:8,一般人是1:7。是否是人種的不同,或是經過藝術家基於美的需要而加以調度後的結果呢!這點只能供人不休止的猜測。也許是許多許多無法簡單解釋的因素,增強這作品的歷久不衰對人的吸引力。單是它的柔中帶勁的造型已足夠扣著我們的注意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