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5-04-15 08:00:00

推動「本土」生產 經濟更多元

  「現時社會熱論的『本土意識』頗為政治性,卻無實際內容。重視本地生產正是更健康的本土意識,可令生活更多元化。」「港嘢」的創辦人龐一鳴就是有這個想法。去年,他與5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港嘢」,推動本土經濟,為本土農產品和手工製品「增值」。

 

港嘢團隊共有6人,部分人有正職,平時活動的收益就會按付出平均分配,不過龐一鳴苦笑,「我們都是收最低工資而已。」圖為其中5名成員(左起)嘛嘛、一鳴、Summer、浩盈及Mandy。

 

  甚麼才算是本土經濟?龐一鳴認為一定要有本地生產元素。「香港很多入口商品,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來自本地的農產品和日用品。若本地人能掌握這些生產技術,便可自力更生。」

 

農曆新年前,本地農場有近3000斤蘿蔔收成,港嘢租用工廈食堂的廚房,辦蘿蔔糕製作班,幫農夫出售蘿蔔,工廈食堂亦可有額外收入。 

 

為本土產品 增銷售途徑

 

讀設計出身的Erica,常會設計衣飾放在網店出售,每月可得到數千元收入。 

 

  「香港的經濟以零售、金融地產為主,加上全球化的影響,扼殺了很多本土經濟活動,港人也對本地生產沒甚信心。」龐一鳴稱,很多本地的產品都苦無銷售途徑,「農夫的時間都花在耕種上,很難再找銷售渠道,只靠餐廳、酒店根本賣不完,只能做細規模的生產。」

 

  事實上,香港的小商戶一日比一日少,龐一鳴認為,這些小商戶可以轉型,自製有特色的產品出售,否則很易被連鎖店取締。隨著經濟活動單一化,本土經濟被遏抑,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也少了,「打份工難以改善生活,即使有一門手藝,他們的夢想、興趣都無機會發揮。」

 

活動前分享理念 發掘生產者

 

環保尿布和抹布是人手以純棉縫製,能減少嬰兒出現敏感的情況。 

 

  為了鼓勵運用本土的資源生產,港嘢每月辦2至3次墟市,讓本土生產者出售產品。「最主要是售賣一些生活用品,醬油、牙膏等。亦會賣本地種植的農作物,支持本地農業,亦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港嘢平日亦會提供到會服務和聚餐活動,把本地農產品煮成素菜宴,讓大眾品嘗。龐一鳴堅持,每次活動前與參加者分享港嘢的理念,「讓更多人了解本地生產的價值何在,也負起教育大眾的責任。」另外,亦透過朋友和媒體介紹,發掘更多生產者,令更多人可參加本土經濟活動。

 

自家護膚品牌「Root」,現主要在網上銷售。

 

  龐一鳴認為,現時政府在推動本土經濟的措施欠缺成效,如之前辦的天光墟因位置偏遠,人流不夠,最終失敗收場。他建議政府可放寬市區公共空間,讓小商戶擺賣,亦方便市民購物。他進一步指出,「現時有很多再培訓計劃,但只集中於保安、陪月等服務,何不考慮支持其他行業。」

 

  這類另類經濟,其實大有可為。「台灣政府幫農夫開發合適的作物,作物收成後再進行加工和包裝,製成大受當地年輕人歡迎的菠蘿乾,更有不少旅客視之為手信購買。」他認為,香港也可出產醃製蘿蔔等富本土特色的產品。透過開拓新的產業,同時可刺激運輸、加工、設計等不同行業,令中小企有更多機會,經濟效益遠比只發展農業大。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