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2019
特朗普對全球秩序砍下第二刀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8月6日在推特上稱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消息傳來,市場大嘩。
以美國財政部自己的量化指標來看,中國目前可能是最不「操縱」的時候,除了雙邊貿易順差仍大過200億美元,中國在其他兩大指標上已經過關。從邏輯上講財政部長努欽的發言更有意思,中國不再支持人民幣匯率所以要被定為操縱國,換言之不再人為干預反而成了操縱匯率的罪狀。
在經濟基本面上,美國經濟強勁過其他經濟大國,聯儲也明言減息不代表新的信貸周期的開始,如是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不過和歐元、日圓等一起貶值,何罪之有?問題出在人民幣「破七」的時間點上,上海輪中美貿易談判未能取得進展,美國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課徵10%關稅之後,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貶值。特朗普政府抓住這個時機,切換攻擊武器,繼續其極端施壓作法。
其實,美國的第三輪關稅制裁已經令人感到力有不逮了。與前兩輪提高關稅不同,第三輪針對的產品多數是中國佔有巨大市場份額和產品成本優勢的消費品,如手機、電腦、玩具、衣類等,一時間美國商家根本無法找到合適價錢的替代品,甚至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成規模的產能,所以通過新關稅所進行的高額施壓,最終的成本會落到美國企業的盈利和消費者的錢袋上,最終可能體現在民意和選票上。基於此,白宮轉換了攻擊武器,既沒有按照既定程式也沒有根據預設標準,單方面地將中國標籤為匯率操縱國。
列入匯率操縱國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可大可小。之前中國也曾被列入這個名單,當時的衝擊有限,一切取決於白宮把握力度。要求IMF對華進行額外審查之類的舉措意義不大,比較大的幾個影響中第一個是私人投資公司對中國的融資,第二是可以觸發其他國會法案針對中國,第三將中美雙方糾紛多邊化,要求其他國家跟隨。貼上操縱國標籤其實是前戲,後面唱甚麼大戲則只有戲班子老闆自己知道了,關鍵在於此舉到底是談判籌碼還是新辟戰場。
筆者認為這次匯率操縱國宣布,正式將兩國的角力場從貿易領域蔓延到金融領域了。這是全新的糾紛領域、全新的風險傳導機制,對世界經濟和資產市場構成全新的不確定因素。風險市場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動盪。
繼貿易之後,美國向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戰後全球經濟秩序砍下了第二刀。過去70年,世界經歷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勞動分工和經濟繁榮,惠及幾乎所有階層和幾乎所有國家,其基石就是全球化。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制裁手法(已經得到其他個別國家的效仿),正在逆轉全球化過程,受到衝擊的不僅是中國經濟,而是世界上所有的生產者與消費者。
特朗普這招的另一個效果,在乎美國的貨幣政策。聯儲竭盡全力維持其政策獨立性,四代掌門人共同發表署名文章要求減少政治干預。鮑威爾在7月減息時候特地指出並不代表一系列寬鬆的開始,只是對周邊不確定性需要預先部署。好啦,特朗普果然在周邊不確定性上作出更大的文章。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